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神经耳聋 >> 突发性神经耳聋 >> 正文 >> 正文

老子道德经精解第十二章

来源:神经耳聋 时间:2023-4-19

道德经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翻译: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国学五色指: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中地谓之黄,五种颜色。国学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种声音或者五种音调音阶。国学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目盲:是指眼睛耽于表面的色彩,而失去对事物内在本质本色的认知认辩能力或者说观察清楚的视觉能力。耳聋:充耳而不闻,闻声而听不清其音,是指耳朵受外界各种杂音的干扰,无法感受到事物本身传递出的声音或者音乐。口爽:口感爽快,口感好,感觉味道很好很美味。所有这些表述都是老子阐释了人们对外界各种色彩、各种声音、各种味道的感觉和反映。

五彩缤纷绚烂夺目的色彩,会使人眼花缭乱;各种纷乱嘈杂的声音,会使人听而不闻;丰盛美味的食物,会使人感觉爽口美食之甘美。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驰骋:纵横奔走,比喻纵情放荡。畋猎:在田野旷野打猎获取猎物。心发狂:人之心因外界的刺激或者美好事物的诱惑而感觉兴奋激动,情绪高涨直至发狂的状态。行妨:意思是指人不自觉的做出去占有或者去体验的行为。

游走奔驰于田野在野外打猎欣赏到美景以及获得丰盛的猎物会使人心情激荡,很珍贵稀有的财宝或者贵重的货物财富都会使人不自觉的去感受体验它或者去占有它。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这里的“腹”代表自己本身或者可以说是代表自身的真实的、根本的需求;这里的“目”代表外界的外观的甚至说表面的虚妄的事物。去彼取此:回归自我守住初心不为外界外物诱惑。

所以说普通的人为外界事物所诱惑,心随境转跟着感觉走,行为为外界所牵引。而圣人则不然,能够回归自我守住初心,不为外物所诱惑,一切为自己的自我本质之所需和精神境界的提高自我内在素质的培养为基本原则。不为外界干扰而能回归自我的本性本真。活在当下而泰然处世,放下或者说抛弃所有的外界的虚妄的色利诱惑。

解析:

1,本章的重点是老子告诉我们人应该回归自性回归自我,活在当下,放空自己放下自我去除妄知妄见,能够不受外界色界的各种诱惑和迷失,明心见性,真正的修炼内心,提高自我的内在素养和能力,这才是去彼取此。

2,本章是上一章老子辩证的告诉我们有无关系有无之理,让人们正确的看待有和无,不要把眼睛只放在有上,甚至要更重视无和无的作用,而不要贪图看重外有的实际的存在和利益,这一章则是进一步告诉我们修身养性的基本原则要去彼取此,也是告诉我们修行修为乃至行为处世的正确的方法,这才是本章重点所在。

3,当然了老子理论结合实际的列举了常人在身处红尘凡世的种种表现,也是人之常情、人之本性、人之本能的自然反映,老子也看到了人性的一面,而不去回避不去高谈阔论,因而说普通之“人”和“圣人”之不同,这样才体现出“圣人”的不凡和伟大。做人处世修行修为亦或是要超凡入圣,皆须守住初心,回归自我本我,注重内在,而不是舍本求末去求逐外物。而达到圣人的水平和境界非常人所能及,不苦修苦练是做不到的。

启示:

巧言令色鲜矣仁,表面的高谈阔论,夸夸其谈,满嘴的仁义道德,实际肚子里骨子里装的是五味杂陈,实是社会一大弊害。真心学“道”入“道”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当下现实出发,结合自身实际逐步地去做去修才是惟一的正途。人是社会动物又是情感动物,难免受到外界色、音、味、美景、名誉地位、功业成就、奇珍异宝及金钱财富等等的诱惑和干扰,老子并不忽视忽略人之这些本性的存在。老子一连串排比的叙述了人的这五种情形五种表现也是五种人之本性本然的反映,这里说的驰骋畋猎就是指的纵情或放纵的奔跑也许是骑马奔驰和在田野打猎获得丰盛猎物也意指做事取得成绩成就战果,这么两种情况。而人的心态状况就是兴奋喜悦激动的情形。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前面老子说的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的继续阐发,行妨意指人本能的做出去占有去享有去取得去感受等等行为。前面老子的“盗”也绝非仅仅是强盗偷盗,而是包含了无序的竞争和不当的占有等意思,前面章节的解析我也重点陈述过。老子在这里自己本身没有添加或表现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自己的主观看法去评判评价这些行为本身,也没有刻意贬低或者褒扬的意思在其里。老子要告诉我们的是唯有真正的圣贤才能做到舍弃放下,不被色界所迷失,能自觉地回归自我本性初心自我本真。这里还是要说一下对经典的意思的理解把握,唯有不强加自我的认知和自我价值观,还原经典本身的思想内涵,才能真正的解读圣人老子的思想智慧。非常典型的是翻译本章,一些人故意扭曲,以己我之见非要把口爽解析成口不爽,把行妨解析成所谓的对谦谦君子之德行的妨害,把心发狂非要解析成精神都要失常的样子,真是以己我之心度圣人之腹,这恐怕连老子本人也想不到会如此吧。

版权所有翻录必究

弘扬传统文化分享功德无量

引用尊重原创转载标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tfxsjel/9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