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我很不解。人生下来不是看吗?听吗?吃吗?这是基本的生命活动。为什么道家却反其道行之?这就是大家不喜欢它的原因吧?帝王不喜欢,老百姓不喜欢,所以,道家在野,而儒法在朝堂之上。但是,如果一结合上古圣王的治理和《黄帝内经》我就稍有领悟了。
黄帝内经金匱真言论》言: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⑦,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⑧。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⑨。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⑩。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五味、五色、五音皆与人体五脏相关联。也就是人的视力和人的肝脏相关联,你听到的角的音量、音高、也能够引起肝脏的互动,某种程度,音乐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食物的五味,也是通过人的吸收来补养内脏器官的。咸味吃多了,就会伤肾,这就是为什么肾上有病的人,为什么脸色会发黑的原因。用道家天地交感的理论来说,人体的无论哪一部分都和自然界的部分相对。人顺时而为,则天命得到归养,元气不散,而至长生。
但如果人的活动和天地四时相违,就会扰乱天地四时的运行,而自身的腑脏气血的运行就会混乱,而至生出奇病、怪病。我是在练气的时候,发现的这个深藏于体内的道理。
闭眼练气的时候,意识里会出现红色,注意,是纯一的红色,就像一块红彤彤的布,分布非常均匀,通透,你的意念走进去的时候,就像进入到一个浑身生暖的红房子中,身体也通透起来。然后,当你的意识一出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身体也变得轻松而通透,也就是说,天地造化的五色对人是有恢复和养生的作用的。如果你天天受惑于非自然的认为的五色,你的内在脏器就会精气外溢,失于保养。
所以,对音乐、对电视电影、以及对美食的追求要适度。要让心神处于一个自然呼吸收放,可以平衡的状态,这就是"玄德“。呵呵,万物之根。
而古之圣人,对待百姓的态度是保养百姓的天年,也就是说,圣人深究自然之理,而推之于万民,这是一种朴素的天道观。自后世以降,则以吸万民之精为目的,破坏人体的自然平衡,收割体内的斜精成为必然。
我这个纯属于戏说,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不信邪,大家谨慎观看,不要相信外力邪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tfxsjel/9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