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科普作家协会
科普图片策划制作:李惠斌
王斌全教授、任鸿杰医师耳鼻咽喉专业科普系列
(一百零六)
作者:王斌全任鸿杰
科普志愿者
王斌全
王斌全,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中央联系专家,卫生部特殊贡献专家,全国健康卫士,国务院特贴专家。现任医院院长。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突发事件应对方面成绩显著。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一百零六)
第一胎耳聋,还敢生二胎吗?
——什么是耳聋基因检测
听力正常的爸爸妈妈,生育了听力下降的宝宝。那么,孩子的耳聋是否遗传自父母亲?如果生育二胎的话,该怎样规避再次生育聋宝宝的风险呢?
耳聋基因筛查与产前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回答这些问题。
耳聋基因检测适用于哪些人群?一般来说,耳聋基因检测适用于听力异常者的病因诊断;亦适用于有听力异常家族史的听力正常人;尤其适用于以上人群婚前(或产前)生育聋儿的风险评估。事实上,耳聋基因检测不光适用于听力异常人群,即使听力正常人群中携带耳聋基因突变者仍占到5%~6%,所以该检测同样适用于听力正常人,用来明确是否为耳聋基因携带者。
耳聋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有哪些?1.胎儿产前基因诊断,避免聋儿出生正如开篇提到的情况,第一胎是聋儿的妈妈,再次怀孕后,通过耳聋基因诊断加上产前诊断可在孕10周后明确胎儿耳聋基因情况,对于优生优育意义重大。
2.遗传性聋患者孕前基因诊断,评估再次生育聋儿几率通过耳聋基因检测,可以指导遗传性聋患者及携带耳聋基因的听力正常人科学婚配,减少遗传性耳聋的发生。
3.指导使用抗生素(氨基糖甙类)通过耳聋基因检测,指导携带氨基糖甙类药物致聋敏感基因突变,但尚未发病人群使用抗生素,避免发生使用氨基糖甙类药物致聋。
4.病因诊断,指导控制病情诊断为SLC26A4基因突变(可导致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听力下降患者,明确病因后可对其进行指导,避免头部撞击,尽可能保护现有听力,延缓耳聋程度的发展。
5.病因诊断,预测人工耳蜗植入效果诊断为GJB2基因突变或者SLC26A4基因突变的听力下降患者,其听觉通路及语言中枢是正常的,此类患者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后可获得良好的听觉效果。
《科普微报》荣获山西省最具影响力科技新媒体称号第期主编:王斌全
常务副主编:郭述真
执行主编:郭述真
本期责编:朱永梅刘国昇
作者:王斌全任鸿杰
科普图片策划制作:李惠斌
编辑部主任:刘国昇
策划部主任:李惠斌
新媒体策划:王冠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