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神经耳聋 >> 神经性耳聋 >> 正文 >> 正文

艾灸养生取穴会配对,原络相配是关键

来源:神经耳聋 时间:2023-5-14
昆明白癜风权威医院 http://m.39.net/pf/a_4342721.html

艾灸是植根于中医土壤的产物,在本质上是中医疗法,必须遵循中医的理念和方法论。科学的配穴,就是为了发挥中医的智慧,从整体上、从根本上对求诊者的健康进行有效调理,尤其那些急于达到“疾病断根”病人,不可不重视这一点。

艾灸这种保健方法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存在了,古人云“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孟子》中曾记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孔子也说过“无病自灸”。古时候,人一旦生病,总是一灸二针三吃药,也就是说:如果艾灸治病病情不好,才实施针灸,针灸后再不见好转,才开始吃中药。

艾灸虽好,但是不讲求配穴的艾灸,就像在黑暗中行走没有灯光,也像在大海上航行不使用指南针,显得十分盲目,效果自然就会打个折扣。因此掌握正确的配穴方法,对于艾灸的疗效相当的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关于艾灸配穴的主题,配穴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要说的的配穴方法叫原络配穴法,原络表里配穴法,是根据脏腑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经络上相互表里的一种配穴方法。原乃是脏腑经气所经过和流止部位,络是联系表里两经的腧穴,原络表里配穴,对各种内伤杂病有较好疗效。

关于原穴

当我们的脏腑发生病变时,会在原穴表现出来,根据原穴部位出现的异常变化,可以推测判断脏腑功能的盛衰、气血盈亏的变化。古代先贤与灸疗大师都非常重视“原穴”灸治,他们认为:如果五脏六腑有病,你不知道应该针刺或者灸疗哪些穴位不要紧,先取原穴,接着再找配穴就可以了。

关于络穴

古代医家认为:“初病在经,久病入络。”气、血、痰、湿等邪积聚,可用络穴治疗。如胸部带状疱疹引起的肋间神经痛,可用脾之大络。从中医理论来说,络穴是治疗慢性病的首选要穴。

所有十二经的络穴皆有联络、调节、平衡人体左右气血的作用,因络穴有联系、调节、平衡人体左右气血的作用。

关于原络配穴组合的选择可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按表里经脉病变之先后次序定原络。例如手太阴肺经先病,出现咳嗽、喘息等肺部症状,继而又见腹泻或便秘手阳明大肠经症候,就以手太阴之原穴太渊配手阳明之络穴偏历;反之,也是如此。

二是以表里经脉病变的主次轻重定原络,也叫:“主客配穴法”。即以主要病经的原穴配次要病经的络穴。例如病变以肺经为主,症见咳嗽、喘息等,就以肺经之原穴太渊为主。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原络相配的12组穴位,具体病症在施灸时可以按照以上原则选取。

第一组:太渊穴+偏历穴

太渊穴属于肺经之原穴;偏历穴属于大肠经之络穴。

手太阴肺经上的太渊穴配伍大肠经上偏历穴配伍,属原络配穴法,有疏风解表的作用,主治感冒,头痛,咽喉痛;

中医配穴原理:肺与大肠相表里

第二组:合谷穴+列缺穴

合谷穴属于大肠经之原穴;列缺穴属于肺经之络穴。

列缺是四总穴之一,有宣疏肺热、利胸膈作用。列缺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沟通。手太阴肺经之气,得以通过阳明而上达头脑。

合谷穴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的功能。刺激合谷穴在治疗感冒、头痛、扁桃体炎、咽炎、鼻炎、牙齿疼痛、耳聋、耳鸣、三叉神经痛、癫痫、精神病、小儿惊厥、中风偏瘫、落枕、面部抽搐及麻痹、痛经、打嗝、闭经、催产等方面均有效。

列缺穴配合谷可以治外感。外感,指外来的刺激;感受风、寒等外邪而致的疾病。

中医配穴原理:同样是肺与大肠相表里

第三组:太白穴+丰隆穴

太白穴属于脾经之原穴;丰隆穴属于胃经之络穴。

太白穴具有清热化湿,健脾和胃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胃痛,腹胀,腹痛,肠鸣,痔漏,脚气,体重关节痛。

对于脾虚带来的烦恼,只要艾灸太白穴,就能帮你解决。此穴集脾经的原穴与输穴于一身,不但能治疗脾功能异常时出现的症状,而且还能治疗身体困重疼痛,它是脾经上的重要穴位。因为太白穴是原穴,是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的。

而艾灸丰隆穴可以调和脾胃,从而沟通起到表里,上下的作用。丰隆穴是健脾祛痰的主要穴位,凡是与痰有关的病症,如:痰浊阻肺之咳嗽,哮喘,半身不遂,眩晕,痰火扰心之心悸,癫狂等,都可以配取丰隆穴治疗。

中医配穴原理:脾胃相表里

第四组:冲阳穴+公孙穴

冲阳穴是胃经的原穴,公孙穴是脾经的络穴。

艾灸冲阳穴,可以让足阳明胃经运行顺畅,也就能保证胃里面的气息供应正常,具有暖胃、护胃的功效。

公孙为足太阴脾经的要穴,以黄帝的复姓公孙为名,正是取帝王居中央而统治四方之意,不难理解此穴应有的作用,它联络足阳明胃经,又和位于胸腹部的奇经八脉之一的冲脉直接相通,有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种疾患的作用。

冲阳穴配公孙穴:冲阳为胃经原穴,公孙为脾经络穴,一表一里,一阴一阳,表里相合通络宁神,健脾和胃,生发阳气。对颈项、胸、胯、大腿、小腿、脚疼痛,发狂妄言,高歌弃衣而走,恶烟火,闻木音即惊。对脾胃经病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中医配穴原理:同样是脾胃相表里

第五组:神门+支正

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支正穴是小肠经的络穴。心和小肠相表里。

神门穴,顾名思义,是安定心神的门户。它是属于少阴心经的原穴,具有滋阴降火、养心安神的作用。

支正穴是小肠经的络穴,它能沟通小肠经与心经的气血。支正就是小肠通过心脏的穴位,是心脏和小肠之间的一个络穴,是辅助治疗人体赘生物如瘊子、扁平疣、脂肪瘤常用的穴位。

支正配神门,为原络配穴法,有安神定志的作用,主治癫狂,精神病。

中医配穴原理:心与小肠相表里

第六组:腕骨+通里

腕骨穴是小肠经的原穴,而通里穴是心经的络穴。

腕骨为手太阳小肠经的原穴。“五脏六腑之有疾者,皆取其原也”,当小肠有疾时可以当取小肠经的原穴腕骨穴进行治疗。

通里穴属手少阴心经,也是心经的络穴;双穴,可针可灸。通里有清心安神、通利喉舌、清热安神,通经活络作用。

腕骨配通里,具有清热安神定惊的作用,主治高热,惊风;有安神定志的作用,主治狂证,精神分裂症。

中医配穴原理:同样是心与小肠相表里

第七组:太溪+飞扬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飞扬穴是膀胱经的络穴。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原穴的意思是既补肾阴,又补肾阳,也就是说肾经的原气大会于此,是人体当中元气旺盛而又尊贵无比的地方。中医认为太溪穴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能。也就是说,生殖系统、肾阴不足诸证、腰痛和下肢功能不利的疾病,此穴都能治。

飞扬穴属足太阳膀胱经,飞扬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也就是说,膀胱经在该穴位处发出分支联络肾脏。如果经常艾灸该穴位,可同时保健肾脏和膀胱两个脏腑。

飞扬出《灵枢·经脉》。别名厥阳。能清热安神,舒筋活络,消肿止痛。

太溪配飞扬:太溪为肾经原穴,飞扬为膀胱经络穴,二穴相配,一表一里,宣通经气,舒经活络,可调理大腹、少腹、脊背疼痛,大便结燥,口渴吐血,两足寒冷等。

中医配穴原理:肾与膀胱相表里

第八组:京骨+大钟

京骨穴是膀胱经之原穴,大钟穴是肾经的络穴。

京骨,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阳膀胱经,原穴。京骨穴的主要功效有:清热止痉,明目舒筋。有宁心安神、疏经活络作用。京骨穴主治头目,背腰,下肢等疾患。

大钟穴,出《灵枢·经脉》。属足少阴肾经。足少阴之络穴。京骨穴的主要功效有:益肾平喘,调理二便。大钟穴有益肾和血、补精调神的作用。

大钟穴主治咽喉,胸肺,心神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

京骨配大钟。为原络配穴。疏通经络,适用于腰腿痛,脚跟痛。

中医配穴原理:同样是肾与膀胱相表里

第九组:大陵+外关

大陵穴是心包经之原穴,外关是三焦经的络穴。

大陵穴归属手厥阴心包经,是心包经的原穴,大陵穴具有宁心安神,和营通络,宽胸和胃的功效。有缓解治疗口臭、心痛、胃痛、呕逆、吐血、胸胁痛、癫狂、腕关节痛等作用。

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阳维脉“维络诸阳而主表”,所以本穴为退热要穴,并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

大陵配外关属于原络相配法,主治心痛,腹痛和便秘。

中医配穴原理: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第十组:阳池+内关;

阳池穴是三焦经之原穴,内关是心包经的络穴。

阳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这一穴位,便可迅速畅通血液循环,温和身体。经常艾灸阳池穴能够治疗女性手脚冰凉、头痛、耳聋等疾病,常用于治疗糖尿病、前臂疼痛麻木、腕关节炎等。

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也是心包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一,通阴维脉;双穴,可针可灸。

内关穴如其名,它隶属于手厥阴心包经,是守护我们人体“内城”——也就是心脏的一个重要关口,因此古往今来,内关穴在针灸治疗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

中医所说的“三焦”指体液之通道,类似今之“淋巴系统”。当有三焦经疾病时,小指和食指往往会失去功能,有时则是眼角、耳后或咽喉肿痛,肩膀内外侧都痛,或不停出汗。这些情况都可以用三焦经的原穴阳池穴,加上心包经的络穴内关穴来治疗。

中医配穴原理: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第十一组:太冲+光明

太冲穴是肝经之原穴,光明穴是胆经的络穴。

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输穴、原穴,经常按揉此穴不仅可以疏调肝气,令肝气舒畅,心情开朗,更重要的是能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太冲穴有消肝理气、平肝泄热、舒肝养血、清利下焦的功用,主治肝病。

光明穴属足少阳胆经,也是胆经的络穴;双穴,可针可灸。具有疏调肝胆,祛风明目,清利湿热,通络止痛,可用于目疾(目痛,夜盲,近视等),乳胀痛,膝痛,下肢痿痹,颊肿。

光明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络穴,别走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连目系,肝开窍于目,又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其经别系目系,故本穴是主治眼病的要穴,以使眼睛恢复光明而得名。

太冲为肝经的原穴,光明为胆经的络穴,二穴相配,一阴一阳,太冲平肝潜阳,光明升清泻火,对头痛,面颊肿,胁骨处腹部疝疼痛,妇人小腹胞中疼痛,大便难,小便淋,好发火等有很好的理疗作用。

中医配穴原理:肝胆相表里

第十二组:丘墟+蠡沟

丘墟穴胆经之原穴,蠡沟穴是肝经的络穴。

丘墟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位,具有健脾利湿,泄热退黄,舒筋活络的功效。主治症状为:可以使头脑清晰、能使自己情绪稳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压力等。

蠡沟是肝经的络穴,具有疏肝理气、清热利湿、调经止带、消肿止痒之功效和较强的通经活络作用。

丘墟配蠡沟,属于原络相配法,疏通肝经与胆经的阴阳表里,主要治疗肝胆疾病。

中医配穴原理:肝胆相表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sjxel/99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