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不放炮一样有年味
●燃放烟花炮竹的来历;
现今我们一般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然而,如果我们追溯爆竹的起源,就会了解古代人燃放爆竹的本意及其衍变的历史。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其实,这完全是由古人的误解所致。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这里所说的动物,名叫“山臊”。古人说其可令人寒热,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吓跑山臊,即驱逐瘟邪,纔可得吉利平安。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中国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禁放烟花爆竹的原因
一是燃放烟花爆竹会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
在燃放烟花爆竹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有毒气体,会对大气造成一定的影响,是酸雨等产生的原因。你可能会说,我又不是常年放烟花爆竹,我就是过年那几天放几次,对大气造不成什么影响。但是放烟花爆竹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国千千万万的家庭都会在过年那几天放烟花爆竹,千万家庭的累积,会对大气造成严重的后果。就好比,一滴水可能没多大用处,但千千万万滴水汇成的大江大河却有着吞噬人的能力。正所谓,量变会产生质变。
二是燃放烟花爆竹容易造成人员的伤亡。
医院的报告,每年过年都有很多人因为燃放烟花爆竹而受伤,轻则炸伤,受一些皮外伤之苦,重则炸断手指,眼睛,耳聋等,造成终身性的残疾,更甚者可能造成死亡。并且,燃放烟花爆竹所产生的气体,也是诱发气管炎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燃放烟花爆竹还可能引发火灾,造成人们人身财产的损失。
三是燃放烟花爆竹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每年过年可能是环卫工人最忙碌的一段时间了,每天都要起早贪黑的去大街上清扫人们燃放的烟花爆竹的残渣,致使很多环卫工人无法在春节期间与家人团聚,苦不堪言。
因此,我们应该响应号召,从自身的小家庭做起,为我们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燃放鞭炮只是庆祝农历新年的形式之一,其实还有很多途径,只要大家留心,处处都是年味儿。其实中国人眼中的过年讲求的是“热闹”二字,虽说今年颁布了“禁炮令”,不能燃放烟花爆竹,但可以用别的方式,例如逛庙会、斗龙头、踩高跷等,都能给人们带来一个热热闹闹的新年。
天津明确烟花爆竹禁放区域
↓↓
为减少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环境噪音污染及安全危害,市人大常委会于年通过了《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定》,规定我市外环线以内地区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进一步扩大禁放区域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为此,年10月8日,市人民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天津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办法》,规定自年12月1日起,滨海新区、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行政区域内,禁止经营(含储存)、运输、燃放烟花爆竹。《办法》出台后,宁河区、蓟州区、宝坻区、武清区、静海区5个区政府也相继下发通告,在本区行政区域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这里还要提醒一下
若是对“禁燃令”置若罔闻
《天津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办法》明确: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地点和区域燃放烟花爆竹,或者以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方式燃放烟花爆竹的,由公安机关责令停止燃放,处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天蓝了
空气好了
地面整洁了
每位市民都是受益者
原标题:《过年不放炮一样有年味》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sjeldzl/9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