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神经耳聋 >> 关于神经性耳聋 >> 正文 >> 正文

一针疗法耳聋穴

来源:神经耳聋 时间:2022-7-19
阅读正文耳聋穴相当于传统腧穴听宫穴。《针灸甲乙经》中载:在耳中、珠子大,明如赤小豆。正坐或侧卧位。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时此穴呈凹陷状态(图7-12)。突发性耳聋、药物中毒性耳聋及耳鸣。令病人张口,用1寸毫针直刺患侧耳聋穴0.5~0.8寸,行捻转手法,每5~10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对一些病情较为严重或病史长者还可以配合电针进行治疗,10次为1个疗程。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好发于中老年人或体育工作者。除了耳聋之外,病人亦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鸣、眩晕,多为一侧发病,个别发展迅速,数小时或1周内即完全丧失听力。中医学认为,本病与肝、肾有关。因肾开窍于耳,肾气虚损,常致耳脉经气失充耳聋,或暴怒伤肝,肝火上逆于耳,使少阳之气闭塞而致耳鸣、耳聋。听宫穴系手太阳小肠经之经脉,又与足少阳胆经交会,虽然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外侧端,最后止于胃部,属于小肠。但其缺盆分支却沿着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呲,再转人耳中(即听宫穴)。少阳胆经的足背部支脉又与足厥阴肝经相接。根据中医学“本病与肝肾有关”及听宫穴有“耳之门窗”之学说,针刺听宫穴确实可以达到清泻阳经之热邪、滋阴潜肝、补肾行气、聪耳开窍的目的。张某,女,39岁,工人。因夫妻之间吵架后突发右侧耳鸣、耳聋,于年4月14日就诊。检查:一般情况尚可,心率每分钟76次,血压/72毫米汞柱,脉弦细,舌质淡红,无苔。诊断为耳聋,取右耳聋穴针刺,行捻转手法,以泻为主,待局部出现剧烈针感时留针30分钟。治疗2次后,病人诉说耳鸣有所减轻,耳聋改善不显;治疗5次后耳聋亦有好转,同时加服六味地黄丸;治疗8次后耳聋明显好转;治疗10次后耳聋、耳鸣基本消失,临床治愈。3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邀请函

如果您想和更多的中医同路人一起讨论学习,共同进步,欢迎加入针灸医案群。加群步骤:

1.扫描(长按)下方群主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gysjxel/89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