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神经耳聋 >> 关于神经性耳聋 >> 正文 >> 正文

做聋生ldquo读与写rdquo

来源:神经耳聋 时间:2021-12-20

做聋生“读与写”的摆渡人

于勤

沈阳市铁西区聋人学校

在聋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传授知识与发展语言相结合。要最大限度利用聋生的剩余听力,遵循以口语为主导,手语、手指语和书面语融合运用是教学中的主要原则。聋生由于听力受损,阅读和写作对于他们来说是最难的事情。如何引导他们顺利走进阅读,乐于阅读,激发写作兴趣,成为他们“读与写”的摆渡人?我从揣摩聋生的学习特点入手,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来达成三维目标的要求。

——触摸韵律丰润情感

聋生因听力阻隔,手势语与手指语成为他们沟通交往的主要工具。虽然他们在读音方面较准,但却没有声音的起伏与感情的变化。在学习诗歌体的文章时,对于诗歌的朗读总是一顿一顿的,毫无节奏美与韵律美。这是因为他们的振动觉和言语动觉受到了听力损伤的影响。因此,在学习诗歌朗诵时,只有强调诗歌的节奏感、韵律感,才能引导学生品悟抑扬顿挫的感觉,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使触觉和振动觉的功能得到训练。比如,我在讲《长城谣》(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6课)时,将课文内容根据情感需求分段朗诵,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懂得追求情感的变化。在朗诵第一段时,要求语气深沉,语速要慢些;朗读第二段时,则要求语气稍快,节奏感要强些;在朗读第三段时,要求充满柔情,表达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学生通过品读、朗诵、背诵,在表达上有了明显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感情更加丰满,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我们在学习《樵夫,别砍那棵树》(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我却从范读入手,引领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脉络。深层体会诗人从“平和劝说—动情责问—真诚恳求—严厉警告”的情感起伏,让学生从诗歌的节奏变化,体会诗人的语气转变到感情的转变,体会诗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渴望唤醒人们怀念美好事物,珍视大自然的情怀。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渐渐喜欢上了朗诵,也感受到了朗诵带来的快乐。在年4月底,学校举行的经典诵读比赛中,我班洋洋和美璇均获得一等奖;年5月初,我又带领两位同学参加了沈阳市教育研究院组织的《最美朗读》活动,赢得了在场观众的好评。年6月初,美璇、洋洋及其他六位同学参加了铁西区的经典诗歌朗诵活动,得到了区里领导的高度赞赏。在“童心向党庆祝七·一”活动中,洋洋、美璇等八名同学又表演了诗朗诵,赢得了全场的掌声。年9月,洋洋和美璇参加了首届沈阳市聋人朗读大赛,一举夺得一、二等奖。

诗歌的韵律美、语言美影响了学生的写作方向,喜欢朗读的孩子也开始喜欢用诗歌的形式尝试着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因为朗读带来的情感延伸给了我意外的惊喜,也更坚定了我不断进行语文教学探究的自信。

——咀嚼品味,撞击心灵。

听觉障碍会影响人的知觉的完整性,也会缩小知觉的范围。但是,人的各种感觉之间彼此又会互相影响。由于学生处于长期对视觉的依赖和使用状态,其视觉补偿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视觉表象会更清晰、完整。我在语文教学中,正是利用视觉补偿来培养聋生的观察能力,促进他们的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为此,我利用文本,创设情景再现,引导学生品读作品,探究作品,演绎作品,撞击自己的心灵,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学习话剧《日出》(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时,学生对话剧的形式理解为简单的人物对话而已。在朗读课文时,平平淡淡,让人丝毫感受不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开始朗读时,有的学生读到黄省三的语句甚至会发出笑声。这说明学生根本无法理解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更无法理解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苦苦挣扎的黄省三这样底层人物的生活状况。我觉得从引导学生揣摩剧中的主要人物入手更妥。于是,通过先了解人物处境,再分组探究:文章是怎样表现不同的人物性格?学生通过分组探究,抓住了句中关键词语,进行揣摩、体会、理解,最后进行分角色表演展示。扮演“黄省三”的洋洋通过揣摩人物,紧紧抓取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将人物台词背诵了一大部分,她在表演过程中的那种痛苦的表情和生不如死的感觉赢得了同学们的认可;而扮演”潘月亭”的婷婷,霸气十足地挥动着手臂让“黄省三”“赶紧滚”,这生动形象的表演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角色变化。学生的角色更加贴近剧中人物,在表演这些人物命运的同时,人物之间的情感交错也撞击着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是非分明,情感得到升华。

散文也是初中段学习重点,我会根据文本中的关键片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激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例如,我在讲《苏珊.安东尼》(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4课)时,学生对一百多年前的美国女权运动中所发生的事件难以理解。我让学生从课文入手,对自己感兴趣的段落重点研读,逐渐理解文中所写的苏珊在当时环境下争取女权的艰难历程。让学生感受到她的勇气,她的智慧。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去理解,我们创设了课堂上的“法庭辩论”情景。学生分角色的模拟表演,真实地体验到了苏珊的胆识与勇气。她对法官的斥责掷地有声,而法官的“毫无底气的应答”,“书记员”的仗势欺人的形象,都在模拟表演中栩栩如生。课堂上对不同人物的完整呈现,在人物的表演中体会出不同的性格特点,让学生更深地在理解和感悟中品读出人物的韵味,更深层次地把握住了文章的主旨。通过真实的表演,突破了学生禁锢的思维框架,情感得以释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契机适宜融进生活

写作是聋生难以逾越的鸿沟。一般情况下,他们更愿意依靠老师、家长的指导、暗示、督促才能完成写作任务。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我将写日记的训练系统化。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引领学生挖掘素材,体会点题扣题的妙处,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进行词语运用的训练。这样的探究沉潜,合作交流,让我们师生乐在其中。借助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选定写作主题,鼓励他们观察,学习选取不同角度进行写作。从“五·四”青年节成人礼的举办,到经典诵读的比赛;从趣味运动会,到庆“六·一”活动;从观看马戏表演,到童心向党庆“七·一”活动;这些活动,成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最好见证。辽宁芭蕾舞团走进校园义演活动,让学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婷婷就在自己的作文中这样写道:“我们跳得很乱,不整齐。”“今天下午的芭蕾舞团活动结束了,我应该学习他们的舞蹈了。”参观鲁迅美术学院的版画展,让学生开拓了视野。参观结束后,美璇在自己的作文中这样表达:“没有形象的版画也漂亮。脑海中想的和表现出来的不一样……”。这些有感而发的文字,带着学生的思考,也带着内心的渴望,撼动着我们的心。

写日记早已成为学生倾诉自己情感的最好空间。他们常常会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里,比如,潼潼在日记里就表达了自己对茶艺表演的担心,她写道:“真的怕搞砸了表演。这可是学校和老师精心策划的表演。我还是努力吧!”而定时进行的日记点评,也是学生最期待的活动。琪琪在给潼潼这篇日记进行点评时,就这样写道:“你不用怕,大家全是你的好朋友!放松点,加油!”真诚的话语跃然纸上,让人羡慕的同学情谊表露无遗。对日记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对写日记更有期待。在班级日记的评价中,我融进了更多的评价元素;通过学生点评,学生自评,家长评,教师评,鼓励学生认知自我,懂得接纳和融合,学生得到了更快地成长。为了拓宽学生的展示平台,我不断地寻找合适的机会。筛选出学生公认的优秀日记在班级展示之外,我还择机向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gysjxel/8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