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神经耳聋 >> 关于神经性耳聋 >> 正文 >> 正文

党史小故事弄堂里的群英会

来源:神经耳聋 时间:2021-10-11

年1月11日-22日,上海一条逼仄的弄堂内,中共四大正在秘密举行。为了会议的安全,宣传干事张伯简几经周折,终于找到这个租界与华界的“三不管”地界,租借了一栋石库门房子。他还将二楼的会场布置成英文补习班课堂的样子,有黑板、讲台和课桌课椅,每人有英文课本。

寒风呼啸的11日午后,大会的向导郑超麟陆续将陈独秀、蔡和森、张太雷、周恩来、李维汉、彭述之、李立三等20名代表带入会场。在三张八仙桌拼接成的会议桌旁,陈独秀端坐正中,用铿锵有力的语调做了第三届中央执委会的工作报告。他虽然只有46岁,但由于一直担任共产党的领袖,被党员们私下称为“老头子”。彭述之向大会作了关于共产国际五大的情况和决议精神的报告。他是中共旅莫支部推选的代表,也是共产国际指派的人员。所以未经选举便直接参会,并且当选中央宣传部主任。共产国际派遣维经斯基带来了两项政治议决案,并由瞿秋白译成中文。这次会议上,博学多才的瞿秋白第一次当选中央局委员。

大会上几个朝气蓬勃的面孔也颇为引人注目。周恩来担任了大会主席,这位27岁的年轻人,年8月从巴黎回国,10月份便担任了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初次主持会议的周恩来,明敏干练,应付自如,对大会上的许多问题给予很好的总结提炼,充分表现出一位出色的行政人才的本领,给与会代表留下深刻印象。湖南代表李维汉不苟言笑,每遇争论时,先不说话,到最后才站起来斩钉截铁地总结,因此被张太雷戏称为“实力派”。

酝酿已久的这次大会,没有出现前几次代表大会中激烈争论的场面,整个会议过程非常平静,犹如当时严寒冬日的肃静。以至会议的记录员郑超麟,虽然做了大部分会议记录,也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年,平静的中共四大诞生了一系列不平凡的决议案。“无产阶级政党应该指导无产阶级参加民族运动,不是附属资产阶级参加,乃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与目的而参加”等问题在探讨与争鸣中取得共识。对民族革命运动的领导权,共产党人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地位,才能够取得胜利。”这份凝聚全党智慧结晶的《民族革命运动之决议案》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这次秘密会议通过了14项文件,大会还首创性地提出多个理论: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要掌握民主革命运动的领导权;第一次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第一次将党的基本组织由“组”改为“支部”,规定“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个支部”,至今,支部、基本组织等概念仍在沿用。将党的最高领导人由委员长改称为“总书记”,各级党的领导人称为“书记”,这一称呼沿袭至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gysjxel/8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