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照顾者负担
让您不再一个人奋斗!
还记得吗?我上次说,一听到糖尿病,我爸爸就长吁短叹,深有感悟……
为什么呢?
因为我的奶奶、二个叔叔、大伯都是因为糖尿病的并发症去世的。而爸爸自己也患有糖尿病十几年了。
哎呦!也许你会问,怎么家庭成员里这么多人都得了糖尿病?
糖尿病可不像最近势头猛烈的乙型流感,会在人与人之间交叉传播。
但是,糖尿病会遗传!
糖尿病的发生,
与遗传、环境和行为三大因素有关
像我们家,奶奶给了叔叔、大伯类似的遗传基因。早年间,大家生活在相同的家庭环境里,一起吃着奶奶最拿手的红烧蹄髈、走油肉、冰糖白木耳,吃完饭一家人最爱瘫在沙发上看新闻联播……
基因无法改变,若再受到同样的饮食习惯、同样的缺乏运动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个家族患糖尿病的几率自然就会一起手拉手的上升了!!!
不良的生活方式:长期进食过多高脂肪、含糖高的食品、久坐不动、长期熬夜、睡眠不足等。
肥胖:因为共同的生活环境,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体质指数超标,也是引起一家人同患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
遗传的方式和概率也不一样
总的来说,有糖尿病家族史,意味着你要比没有家族史的朋友高出3~40倍患糖尿病的机率。
如果你以为就1型和2型两种糖尿病?
哈!那可就不完整了哟~~
来~~跟小美一起大开眼界吧!!
1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除了与先天的遗传易感基因有关外,其发病还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因素,比如病毒感染以及出生后婴儿期的喂养方式等。
需要注意的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相比较,2型的遗传可能更高。
比如同卵的双胞胎,如果其中一个得了2型糖尿病,那另一个就有90%以上的可能性也会得2型糖尿病。
而如果其中一个得了1型糖尿病,那么另一个只是患1型糖尿病的机率会高一点点而已。
2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人群,在我们国家占90%左右,具有更高的遗传性。
如果爸爸妈妈中有一方患有2型糖尿病,遗传几率在1/7到1/13之间。
而如果双方父母都是2型糖尿病,遗传几率就提高到1/2。
3
青少年成人型糖尿病(MODY)
MODY是一种单基因糖尿病,属于青少年期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
这类糖尿病不是1型糖尿病,也不是2型,属于特殊糖尿病的范畴……(我仿佛看到了你的问号脸)
它是三代以上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而且遗传家族里,一定至少有一个是25岁以下发病的,表现为胰岛素分泌缺陷。
4
线粒体突变糖尿病的遗传
哈哈!
你肯定不知道原来还有那么多糖尿病吧!
大多在45岁以前起病,最早的有11岁就发病的。常伴有轻至中度的神经性耳聋症状,但耳聋与糖尿病起病时间可不一致,可间隔20年。
这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属于母系遗传。
就是姥姥这一代得病了,会遗传给她的子女,即你的舅舅、阿姨和妈妈,他们有很大概率得线粒体糖尿病。
而子女这一辈,男性患者的子女患病率非常低,而女性患者的子女患病概率却非常高。
看到这,大家明白了吧!
糖尿病是能够遗传的,
但好消息是它并不会传染哦~~
糖尿病已经不再是成年人的专利
如果说先天遗传的糖尿病患者是“病出有因”的话,那么那些没有家族史的患者就是“自投罗网”了。
据专家介绍,以前很少有儿童患糖尿病,即便有,也是以遗传为主因的1型糖尿病。
而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患儿却在飞快增长,我国每10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个是青少年!
这些患儿最大的特征就是:
肥!胖!
2型糖尿病大多起病隐匿,加上患儿身体肥胖,特别能吃,看上去营养状况良好,容易被忽视而延误诊断,可它产生的并发症危害很大哦!
小美提醒:健康的生活方式对
糖尿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如果把糖尿病的遗传概率比作一把手枪,那不良的生活习惯就是扳机,扣不扣扳机,全在你手里哦!
所以,对于那些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来说,应该放稳心态。
既不要过于担心自己是否也会得糖尿病,也不能掉以轻心觉得糖尿病跟你没关系。
尽量做到多学点、少吃点、勤动点、放松点,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跟着我们一起学习糖尿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吧!
只要动动手指,到后台回复,就能拿到小美埋头整理了几个小时、多达种食物全部的升糖指数哦!你会发现,原来有些水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升血糖呢,需要警惕的,反而是……
第二期糖尿病专栏,成功!!!
下期再见哦~~
今日推荐
替代白砂糖的健康糖
重要的话说三遍:
不升血糖!
不升血糖!!
就是不升血糖!!!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吧!
↓↓↓↓
小美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gysjxel/3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