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耳熟能详的“无为而治”,究竟是什么样的治国方式,与“圣人之治”又是什么关系呢?“无为”的真实涵义是依自然之道而为,主观意识要遵循自然规律。“无为而治”就是统治者依照自然之道来对国家进行治理。“圣人之治”要求统治者必须是“圣人”,施行“无为而治”。
那“圣人之治”的具体内容都有哪些呢?以河上公本、王弼本来看,分散在第三章和第十二章中。其实这两章内容都属于《德道经·大顺篇第九》。《大顺篇》的主要内容包括为什么施行“圣人之治”、“圣人之治”的内容和达到的理想社会。在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圣人之治”的内容。
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聋,五味使人口爽,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是以圣人之治,为腹不为目。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从帛书本、王弼本)
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嘈杂乐音使人耳朵失聪,丰盛佳肴使人口味败坏,纵马狂奔打猎禽兽使人心念激荡,难得稀有的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的治理是:充实人的体腹,而不贪求表面形象。
不推崇多才好胜,而使民众不争名争强;不贵重稀有难得的财物,而使民众不去偷盗;不炫耀引起欲望的东西,而使民心不被扰乱。总是使民众没有过多的智识和欲望,使那些智识不敢妄为、顺自然之道而作为就行了,那么天下没有不得到治理的了。
这两段内容是连在一起的,具有同一个中心主旨。这些内容都是要求统治者要做到的,因此统治者的素质必须达到“圣人”,才能治理好百姓。
“为腹不为目”,重实质而轻表象,统治者要搞实体经济,不要搞形象工程。“为腹”包括民众衣食住行的基础问题和繁殖繁衍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统治好。看似简单,其实不容易,就像现代的生育问题。现代人的生活违背了自然规律,思想观念纷繁复杂,追名追利而重个人主义,缺少了对家庭的责任担当精神,许多人迷失在了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中,结婚成本与孩子的教育成本居高不下,这是结婚率低、离婚率高、生育率低的原因。
在竞争社会里,人们推崇名人、明星、富豪,无非是追名逐利。但统治者要做的是使民众不搞竞争,不提倡虚名、暴富。人的社会背景、智识与能力是有高下之分的,使不同的人各安其位,没有阶层差距与高低贵贱的等级观念,去除儒教尊卑贵贱的思想观念很重要。对于物质崇拜、拜金主义要打击,不能使民众成为“物质动物”,要有精神信仰,用道义规范利益的分配。金银玉石本没有价值,是人为形成的价值,不应以之为贵。没有比水、空气、土地还贵重的物质,对于大自然的恩赐要保护好,不能肆意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引发人欲望的东西尽量隐藏起来,例如夏季的强奸率高,是因为女性的穿着紧透露,容易诱发不轨之徒的罪行。炫富的人大多没有好下场,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家族富有且腐败,引发民众不满,加上美国的敌视,结果导致大规模的内战。国家最怕的是民心乱了,民心乱则社会不稳,社会不稳则容易动乱乃至战乱。
统治者治理国家,最基础的问题是进行思想统治。使民众少有私心杂念,思想一致则没有纷争,使民众的智识遵循自然规律去作为,减少物欲私欲,不去争名夺利,懂得知足常乐。这样国家社会就能太平无事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zysjxel/9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