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听力学检查结果,可将突聋分为:
1.低频下降型2.高频下降型3平坦下降型4.全聋型听力曲线类型之间存在差异,推测其原因可能为不同的发病机制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在治疗和预后方面亦存在一定差异;低频型:受损部位多集中于耳蜗顶,原因为迷路积水;高频型:主要为蜗底病变,出现这种情况多为患者离子通道不正常或毛细胞受损所致。全聋型和平坦型突聋:组织缺氧、耳蜗供血障碍或内耳血管功能发生紊乱。临床表现突聋患者往往以主诉听力下降伴或不伴耳鸣入院就诊,门诊需要完善的检查主要有:耳科检查、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测听、言语测听即耳声发射等;影像学检查主要为内听道或颅脑MRI;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全项(血糖、血脂等)、凝血功能等;若考虑病毒感染可能,可以完善相关病原学检查;若有眩晕等不适,择应行前庭及平衡功能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治疗1.糖皮质激素:首选全身用药(口服或静脉滴注),局部用药(鼓室内注射或耳后注射)可作为补救措施。
2.血液流变学治疗:金纳多(银杏叶提取物)、东菱迪芙(巴曲酶)等。3.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甲钴胺、神经营养因子、抗氧化剂等。4.高压氧治疗。5.治疗中如果听力完全恢复可以考虑停药,对于效果不佳者可视情况延长治疗时间。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在应用激素治疗时应密切监测和控制血压及血糖的水平。同时,消除不良的精神、心理因素也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若重视不够,可能会影响疗效。温馨提示突发性聋作为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一旦出现听力减退、耳鸣、耳闷等症状时应及早就医,以免错失良机。超过一个月不治疗,治愈的可能性显著降低,若不及时就诊,可使人终生失聪,应当引起重视。预防1.避免和减少与强噪音等物理因素的接触,平时应避免各种噪音对听神经的刺激,如环境无法改变时,可佩戴耳塞、降低噪音。
2.尽量减少佩戴耳机的时间。必须要使用耳机时,也要保持在中低音量的状态,持续使用耳机的时间不宜过长。
3.避免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按时起居。
4.饮食营养均衡,切忌暴饮暴食。
5.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郁、焦虑及恼怒等不良情绪刺激。[1]余俊伟.不同年龄及听力类型的突发性聋临床特征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刘丹,单春光,张玉波.突发性聋病因学研究进展[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1-4.[3][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50(6):-.[4]叶毅良,卢标清.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1-6.本文作者:李嘉莹本文审校:李晓婷
本文编辑:杜晶艳本文图片:何晓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zysjxel/6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