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神经耳聋 >> 突发性神经耳聋 >> 正文 >> 正文

日记记录台湾手术的每一个小瞬间

来源:神经耳聋 时间:2020-8-24

人工耳蜗前后经历日记

年8月18日

星期日

本人戴上人工耳蜗有大约2个月了,最近突发奇想,觉得写下我手术前后的经历给在观望人工耳蜗的大小朋友们看,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个人情况

本人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双侧平均听损95dB,高频较差,属双耳极重度神经性耳聋。3岁左右耳聋并被发现,4岁开始佩戴助听器。一开始戴的是模拟机,后更换数字助听器,品牌是唯听,没有它,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顺利小学毕业,初中毕业后我更换了启敏助听器,一直戴到大学毕业,在大学毕业之际,6月6号去台湾做的澳大利亚CI+N6耳蜗。

1

为什么考虑植入人工耳蜗?

其实在做耳蜗之前我父母也考虑过三次人工耳蜗,但都没有去做。

第一次是在我小时候,诺尔康的业务员找到了我父母推荐我去做人工耳蜗,但我的父母觉得诺尔康人工耳蜗刚起步没多久,技术不够稳定和成熟,所以继续保持观望,没有手术;

第二次是在我成年后,在听力机构了解到赴台进行澳大利亚人工耳蜗手术需要30万(内地做耳蜗只需要十几二十万,但款式没有港台的新),我比较担心会对家里造成太大的经济压力,我就说我不想做,我觉得现在的听力够用,保持住现在的听力就好;

第三次是有一次大前庭发作,听力下降,医院咨询一位耳聋方面的专家,排了很长时间的队,没想到专家看了一眼我的情况,就直接推荐我去做人工耳蜗,前后看诊时间没有到一分钟,就让下一个患者来看诊了。

我真正想做人工耳蜗的想法是在遇见一个朋友之后萌生的,她是左耳先天全聋,右耳高中时突聋,她的左耳只有做人工耳蜗一种方法才能让她回到有声世界,当我们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是半听懂半听不懂的在听她说,每隔一会就要让她重复刚才说的话。我这才意识到,原来,助听器已经帮不了我多少了,我非常需要一个更好的设备去听,那个设备就是人工耳蜗。关于担心给家庭造成经济压力的问题,我也被她开导了,有了人工耳蜗,我就能更好的工作赚钱,也能更好的孝敬父母。后来我决定回家咨询一下爸妈的意见——这是我第一次主动向父母提出做人工耳蜗的请求,没想到父母直接就同意了,原来,他们也觉得我现在的听力真的不够用,有时候在背后怎么叫我也不应…

后来我们去了解了一些关于人工耳蜗的细节,也认识了很多和我情况相似的做了澳蜗的朋友,他们的听辨能力很多都非常好,这更坚定了我做澳大利亚耳蜗的信念。

2

赴台做人工耳蜗的感受

时间精力有限,我和我朋友只了解奥地利耳蜗和澳大利亚耳蜗两款,经过一段时间详细了解后,最终决定了一同赴台做澳大利亚耳蜗CI+N6,由陈光超主任主刀。

3

术前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医院的第一天先是被豪华的VIP病房震撼了,然后下午是各种各样的检查,带领我们去做检查的是一位志愿者。医院里有很多很多的志愿者,有志愿者带领着去做检查,不存在绕路的情况,节省了很多时间,而且路上还能聊聊天,十分暖心。当天晚上,我单独会面了陈主任,我详细描述了我的状况,陈主任一边耐心地听着我的描述,一边把我的描述转换成英语输入到我的档案里,英语功底非常的棒,在我这个英语爱好者眼中他闪亮了好几个度。

第二天继续做别的检查,以及签了一份让我们了解手术可能会带来的后遗症的协议,我十分详细的看完了,心里也大概有了一个底,最坏最坏的情况大概是什么样的。然后去找言语康复老师了解语训的重要性,她告诉我,刚手术完可能会什么都听不懂,然后就会很崩溃,但这是正常的,做完人工耳蜗需要长期的语训才能够慢慢听懂,这个“长期”可能是几个月,也有可能是一年或者几年,开机秒懂的概率是比较小的,而且秒懂通常是发生在突聋、语后聋的人群中。在白天的检查中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就是言语识别率的测试,我的成绩是左耳40%,右耳20%,非常不理想,原来我之前一直都高估了自己的听辨水平。然后晚饭前四个即将手术的家庭与陈主任进行了详尽的术前会议,陈主任把手术的过程配合图片都给我们描述了一下,以及对我们的疑问一一进行了答复。

由于老人、女生、小孩恢复期会比较长,因此院方跟我沟通让我最后一个手术,我同意了,因此周三我全天空闲,决定出去逛逛放松心情。说实话,当时的我内心还是蛮复杂的,有点小期待地在想,我有没有可能特别幸运,开机就能秒听懂,也有点怀疑我做差耳的决定到底对不对,因为有好多人都是做的好耳,相对差耳会更有语言基础,恢复得会更快。但是已经决定好了的事不能反悔了,而且我这个人也比较相信凭第一感觉做的决定肯定是正确的。

周四,我的手术日到了,早上6点被叫醒抽了一小管血,然后就被送去等待手术的地方,8点左右进的手术室,第一次做这种手术,我已经很努力保持镇定了,但还是忍不住发抖,不知道是因为手术台上太冷还是我太紧张,总之我一直在发抖。好在他们给我了一张热毯子盖在我的大腿上,感觉好多了,没那么冷了。吸了一会麻醉药,我就昏过去了,下一次猛然醒来已是下午2点了。醒来后的第一感觉并不难受,甚至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做耳蜗,摸了摸头上的家伙,我才真正意识到,原来手术已经结束了,第一次被麻醉的感觉…好神奇!

4

术后

回到病房后,难受的感觉开始袭来了,天旋地转、恶心呕吐,呼吸道有很多不知名的粘液,十分的难受。我的朋友是前一天手术的,但她第二天活蹦乱跳的,除了耳后还有些痛,基本上什么事也没有了,和我这个下不了床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我是最难受的人,第二难受的应该就是我父亲了,他摊上我这个祖宗,都不能和别的家长出去玩了,一天到晚照顾我,帮我拿垃圾桶吐,帮我拍背、擦身子。

我大晕特晕,什么术后的耳蜗听力检查,市区观光,统统与我无缘了。还有本来是要去陈光超主任那里再看一下诊的,但现在也只得让他百忙之中抽空来看我了,哈哈哈。陈光超主任看到我这样的情况,并没有惊讶,经验丰富的他早已见过很多类似的状况——大前庭患者做人工耳蜗手术可能会触发头晕呕吐等症状,并给我开了一些止晕和止痛的药。

手术第二天就开了机,但开机后的我什么都听不懂,听任何声音都是同一个声音,这个声音类似助听器的高频啸叫声,让我听的非常难受,我一度怀疑我做的是假的耳蜗。我问了我朋友她说她也是同样的感觉,是类似咚咚的声音,看来每个人开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我们咨询了陈主任,他说是正常的现象,适应后会好的。

坐飞机回家的那天十分的艰难,我需要伪装着什么事都没有的样子,不然可医院打个健康证明才能回来坐飞机,不过还好,在朋友和朋友妈妈的帮助下,我成功的返回了老家,我的父亲已在机场等候我多时,把我接回了家。

这场头晕整整持续了一个月,小时候大前庭也经常发作,但从来没有这么严重。且我自从成年后,大前庭都很少很少发作了。这次手术让我的大前庭轰轰烈烈的发作了一次,半个月后才能勉强走路。(读到这里的读者不要误解,不是每个做耳蜗手术的人都会跟我一样晕这么久,我是属于最严重的那种。我后来见过的许多例子都是一点也不晕的,每个人情况不同,而我又恰好是较极端的那种。)

5

后期语训

头晕的前半个月,我尝试了好几次佩戴耳蜗,但都因为佩戴实在很难受,就像是用针刺激大脑的感觉,让我的头晕更加严重,而且我什么都听不懂,还是老样子听什么都是同一个啸叫声,因此我一点也不想戴它,每天只戴几分钟,在家基本就处于一个全聋的状态。我以全聋的状态去迎接了我的大学毕业典礼,基本靠实时转译软件和人交流,走路全靠我爸和同学搀扶。去参加毕业典礼当天就和班主任沟通,申请把后面该办的事一次性提前办好,该拿的证书档案什么的提前发布给我,然后就回家了,因为单独在学校过夜已经成为一件十分艰难的事了。

术后约半个月,我能勉强走稳路了,我就开始强迫自己长时间戴耳蜗,每天都慢慢增加戴耳蜗的时长,从每天几分钟到十分钟,再到半小时,再到一两小时,再到全天。陈主任也是非常关心我,即使我已经回家了,他还是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tfxsjel/4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