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神经耳聋 >> 神经耳聋的治疗 >> 正文 >> 正文

许素田特殊年的特别爱

来源:神经耳聋 时间:2023-3-2

特殊年的特别爱

文/许素田

一过腊月二十,春节就来得快了。每年这个时候,是大人们特别是家庭主妇们最为忙碌、但又苦乐交织的日子。

我们这里,是一个地缘偏僻落后的小城,但礼俗却很繁冗,面子看得特别重。通常,那种苦于应酬的人际交往,从腊月二十之后就开始了,亲友们开始走动,精心准备各种丰厚的礼品,大包小包地送来送去,几乎天天络绎不绝,一直延续到元霄节前后。

当然,这种亲情关爱和真挚感情可以给我们以温馨和欣慰,然而同时也往往夹杂了一些礼节性的寒喧和客套,宾主为一些泛泛的交谈所劳累所困扰,有时就是碍着面子不得不为之罢了。

今年,疫毒的幽灵强制我们说:这些陈年旧习,请诸位尊客就统统免了吧!

这不仅是对我们的一种安全警示,而且客观上也是给了我们对于那些老俗套的一种解脱!

今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千年不遇的怪景状。它特异的姿态和笑容,呈现出空前的简约与凄美,有欢乐,也有嗟叹!

刚到腊月二十,我就开始拨打各位亲们的电话,亲戚、朋友、师长、同事、同学、学生等,统统打了个遍,一是拜个早年或者致个问候,二是下个阻客令,约好今年春节概不来往,望大家谅解。

其间,还叮嘱或建议他们,鉴于今年这情况,健康和安全才是第一,就别跑这跑那的,考虑什么情面、礼节这一类的东西了,大家都闭门谢客吧!我耐心地向他们列举了近日在疫情中发生的各种险象、凶像、噩运和教训,诸如阳后洗澡受凉引起的白肺啦、失明和耳聋啦,以及病毒攻击神经引起的抑郁症大爆发啦,还有转阴后因打球登山、劳累少眠引起的不幸死亡啦……等等。

好了,总算和大家约定好了:年关相互走动的事暂时免了,后会有期,大家春节期间都老老实实地居家、各自静养吧!

一切都以从简为好!简约其实是一种特别的爱。

腊月廿三是小年。每年的这一天,我夫人都会提前到街上去,花上一元钱“请”回老天爷、灶神爷两幅神像,那第一幅上印有老天爷为中心的众神像,两边印着“保风调雨顺,佑国泰民安”的对联;第二幅上则印着灶神爷爷灶神奶奶的合影,合影下面印有当年的二十四节气表,两边对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者“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

神像是由乡村专卖香烛纸钱的匠人,用精壮的薄白纸和祖传的彩色模板印制而成,模板可以改变每年各自的节气表。售卖这些神像的,多是农村来卖香火的老妇人。我夫人买了这两幅神像,还要去买一斤“祭灶糖”或芝麻糖,那“祭灶糖”是一种板形的麦芽糖,非常甜,但也很粘牙,而芝麻糖则是圆棒形的,也是麦芽糖制成的,外表粘満了芝麻。这些糖,主要是放在盘子里,供奉给灶神爷爷和奶奶"吃"的,据说一是对神们表示一下敬意,二是有意粘一下他们的嘴,叫他们上天后不要随意乱说,特别是不要说对本家庭不利的话。烧香供奉之后,夫人便扯下贴在厨房墙上的灶神像,然后点燃,送其"上天"了。

不过今年这一天,我向夫人提议:把这些事也免了吧。一是我夫人刚刚阳转阴过来,仍然有气无力、无心操办,这且不说,就是街头那些卖神像的老妇人和卖“祭灶糖”的小贩,也都销声匿迹,无处去寻了。我说:“也罢,那就干脆不办,用心祈祷一下,依然敬着原来的神像吧?,相信神也会谅解的。”小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过去了。

按照我们家的习惯,腊月廿五是做年馍馍的日子。我家夫人出身农村,勤俭惯了,总喜欢自家做馍馍吃,春节更是如此。这是一个很累的活,一次要做好多,需要用力揉和几十斤面,做成大量馒头、花糕、枣花、还有准备吃到下年二月二的“看家馍”,另外还要做几锅胡萝卜等素馅的菜馍,这对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妇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大工程。

夫人有把绝活,那馒头做得圆嘟嘟的煞是光滑可爱,而花糕、枣花更加精美,例如花糕,是把面泥切成一个个小香蕉般大小的长方体,然后在一个长形面上用干净的木梳印上几道平行的条纹,再之后把它的首尾捏合起来形成一个圆形的小面圈,再把一颗红枣摁在面圈的中央,最后把二三十个这样的小面圈依次摆放在一个厚约一公分、直径一尺左右的圆形大面饼上,就做成了一个完整的年糕,漂白的面泥、红亮的大枣,格外鲜艳夺目,给人送来一种年节特殊的气氛和感受;而枣花更是多彩多姿,是用木梳、筷子叨印出的各种图案,以花朵、对顶桃形状的为最多,图案中则是嵌上一颗或几颗小枣,便做成了枣花,好看又爽口,这是小孩子们最爱吃的“小玩意儿”;而“看家馍”则是要存放到最后才吃的,它的外形像一个大石榴,里面包的是五六个红枣。

当各种生面做的年馍馍发好之后,夫人开始用地锅一锅一锅地来蒸,烧的是事先劈好的木材和豆秸、玉米杆等柴禾,这样的火是不急不缓、烈度适中的“善火”,耐心烧透之后,蒸出来的馒头白白胖胖、香味沁鼻,吃起来又香又甜,甭提有多么诱人胃口了!但是,每次做馍之后,夫人也会累得腰疼腿垮、叫苦不迭,但当看到晾在箔架上的一个个馍宝贝,又打从心底里高兴。

今年春节怎么办?夫人已经被疫情折腾得体力不支了,但她心里仍然不服,总想亲自再做几个年糕。孩子们出面了,她们说:“花点钱,省点力吧,给你累成个白肺就麻烦了。”大女儿从网上订做了足够过年用的馒头和年糕,坚决剥夺了她妈妈这次做年糕的权利。夫人还有点心不甘,但在孩子们的爱心协迫下,也只好罢了。

每年腊月廿六,用地锅煮肉、炸酥菜,是我们家每年过节的又一件大事情,夫人为此又要忙上个大半天,她先是让人把瘦肉打成饺子馅,放在冰箱里存放起来。然后把其他肉切成大块,连皮带骨地在地锅中煮得烂透,这种肉比用煤火和气火煮出来的肉要香得多,全家人都特爱吃。之后,夫人便一边烧火,一边把预先拌好的青菜、肉条、鱼块和面糊等食材放入地锅里,分别炸出丸子、酥肉、焦鱼等好吃的东西……,这样,年关的吃食便基本准备好了。

但是,今年的这项劳动,又必须省去了。三女儿怕他妈妈包饺子受累受凉,便早早地从网上买来30斤冻水饺,菜的肉的,各种馅味的都有。包饺子本是夫人最拿手的好戏,她可以一人擀皮一人包,很快包出10个人够吃一顿的饺子。这一下也被三女儿弄得失业了,好感叹,也好温暖!

在青岛工作的二女儿和在北京工作的四女儿传来消息说,她们都决定今年不回来过年了,同时给爸妈捎来了不少贵重的礼品。这一半是个坏消息:春节少了半边欢乐,大家为不能全聚而失望,特别是北京那个最小的四女儿,因为疫情,她已经有两年半没有回来了,去年国庆节,回家的飞机票都买好了,却因为疫情又退了票,今年这一波疫情,她一家阳得最早,转阴后归心似箭,决计归来。可是当她听说妈妈因疫情躺倒十几天、身体仍然是那么虚弱,经不起再劳累再折腾,女儿不忍了,只好忍痛割爱,放弃了回家过年的计划;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些消息的另一半也算是好消息:我们收到了孩子们的体贴和爱心,这比见上一面还要更珍贵!而且不回来对她们本身的安全也比较有利。

有惆怅也有宽慰,有嗟叹也有欢乐。这个年我们虽然过得简约,但也有不少乐趣和满足。孩子们一切都给安排好了,剩下费心费力的事情已经不多。当然,春联还是要贴,红包还是要发,和在家的儿女还要小聚,和亲友们的祝福还可以通过电话和网络进行传递??,我们怀着美好的心情和期待静迎新年。

困厄只是一时,妖雾终会散去,待到中华无恙时,我们再见!相信那一天不久就会到来,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灿烂!

作者简介:许素田,年生,山东菏泽人,年考入山东大学数学系,年文革中毕业,被分配到山东莱阳姜疃高中任教,后调回定陶一中任教务处副主任兼任高三数学,年被评为山东省第一批高级数学教师,年退休。作者自幼喜欢读书、酷爱文学,喜欢写作,时有作品发表。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sjeldzl/94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