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是世界读书日,有关读书的帖子在朋友圈铺天盖地。古往今来,好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重视读书过。
特意等风头过去了,选在今天发帖子,谈谈读书是如何改变我这个人命运的。
古时候读书,主要是为仕途做准备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现在我们读书,好像更加强调对个人修养的影响,比如那句有名的“唯有读书和跑步不可辜负”,或者“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但是我当年爱上读书,可真没有想过个人修养的问题,甚至连“修养”这个词都不知道,我那时的想法很简单,只想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因为我的命运好像注定要悲惨,像《巴黎圣母院》里的命运弃儿卡西莫多一样。
年腊月的一天,我生在一个小镇上。我的童年和大家一样,虽然那时候家里生活清贫,但也是充满了七彩阳光。这种快乐的生活,在11岁的某一天被硬生生地逆转。
我得了神经性耳聋,而且是重度的,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在医学上,这种病至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相当于被判了死刑,只有接受生活在无声世界的现实。
许多人都跟我说羡慕我听不见外界的声音,那样不受世事的烦扰,心静。其实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无声世界的一切都是苍白的,让你成了这个世界的局外人,压抑得让你真想发疯,对心理的戕害是一浪又一浪。
刚开始,我的思想波动很大,一个11岁的追梦少年,曾经多次生过自杀的念头,至今想起来内心还有苦涩。所幸,我坚持过来了,没办法,人总得活着,活着就得接受现实,这是最朴素的道理。
那时候,我一有空就往一位表叔家跑。表叔是个武侠迷,他家藏书虽然不算多,但是也够我看的了。《三侠五义》、《隋唐英雄传》等让我看得津津有味,忘却了现实的烦恼,也给了我最早的文学启蒙。
度过了耳聋的适应期后,我开始改变学习方式,以前都是依靠听老师讲课的,现在不行了,只能根据课本自学。看不懂的,我也不愿意请教老师同学,因为沟通太困难了,只有下功夫自己琢磨。就这样,我慢慢地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耳聋前,我正上小学四年级,那时候我是班级学习委员,耳聋后,我的成绩一点也没落下,小学升初中时,我的成绩是全公社(后来改为镇)第一,中考是全镇第二,后来年参加高考的时候,我的成绩是全县文科第一,考上了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现哈工大)。毕业后虽然回到家乡这个小城,虽然发展不如意,但总算有个稳定的工作,初步有了谋生立业的能力。
虽然一路走来,因为听力的原因,我饱受歧视,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在求学、就业方面重重受限,很多事都不如意,但毕竟是走过来了,而且,我现在的发展越来越稳健,人生的脚步正如我的网名一样——走向佳美(渐入佳境)。
这一切,全因为我肯读书,无论是否出于兴趣,只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就是死命地读。记得高中三年时光,我每天基本早上4点多就起床了,简单洗漱一下后就去操场看书,中午也没有午休,晚自习结束后,还要坚持在寝室里看一会,直到熄灯就寝。
如此勤奋刻苦,只因为我想靠读书改变命运。对我这种人来说,维持普通的人生活都是不可能的,如果不想自暴自弃的话,那只有上进,别无选择。
后来我结婚的时候,有人跟我说,如果我当年不读书的话,结局估计很悲惨,做乞丐都有可能,更别提结婚了。
我认同他说的话,因为我家不是大富大贵之家,父亲也早已去世,而且小镇也没什么就业机会。可以想象,一个没背景,听力全聋,又没文化的人,结局会怎样?
所以我由衷感激自己当年的坚持。因为勤奋读书,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现在生活条件比当初好多了,能够接触到大量书籍,我读书无论经度和纬度,都比以前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我读书仍然是有目的性的,我大量阅读的是文史哲类书籍,是为谋生做储备。
从大学时在校报上开始发表豆腐块文章开始,这二十多年来,我不断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如今,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了,我又开始试水自媒体,虽然刚开始,玩的也是风生水起。
这一切,全因为大量阅读给我提供了知识支撑。
读书、生活、新知,我就像个转换器一样,一边是大量输入,一边是涓涓细流般地输出,储存在转换器里的,也许就是所谓的内秀或者修养吧。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读书首要目的都是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点也许谈不上高尚,但我觉得没什么可丢人的。
真诚的话语有时候可能不中听,但总比虚无缥缈的话语要接地气。
所以我一再告诫刚上初中的女儿,如果她现在不好好读书,将来别提挣大钱了,连生存都有问题。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先谈生存,再谈情怀。
很欣赏这句话:“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这句话从读书角度来说,我想可以这样改写:
你读过的书里,藏着你的灵魂,藏着你的机遇、还有一个与命运抗争的大写的你。
文/编辑by走向佳美
图片by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qdsjxel/7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