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神经耳聋 >> 轻度神经性耳聋 >> 正文 >> 正文

另读原毁

来源:神经耳聋 时间:2021-6-21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权威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原毁》是唐代名家韩愈的代表作之一,少年时读之味同嚼蜡。文言文毕竟生涩,非细细咀嚼难以上道。再者,《原毁》这篇文章写就时韩愈已近40岁了,人生阅历丰富且跌宕。彼时韩愈刚刚从被贬之地回到长安,正有望被重用提拔之际,便遭到许多无中生有的诽谤,不得不避到东都洛阳撇开是非。这种境遇之下写就的《原毁》,本就蕴涵了文字表面不轻易显露的内涵和深意,少年不识愁滋味,能读懂字面意思即已满足,哪还能有其他理解。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此文第一句,可谓开宗明义,声如磐玉。虽借古人,实讽今人。翻成现代文,诸位来看看,看看以前的君子,都是怎么做的,对自己严苛对他人宽容;现在的君子,又是怎么做的?这种开场白让我感觉,历史仿佛一直在重演。韩愈说现在唐朝的人没有君子之风,都是小人得志,请唐朝人看看以前的尧舜周公究竟是怎么做的吧。然而,我们看历史能发现,后来从宋到清历朝历代,喜好说今人不如古人的名人也不在少数,例子不胜枚举。

换了现今,我们也能看到许多所谓传记典故,讲述民国时期的大师们如何如何,反衬现在世风愈下,搞研究的做学问的人品好像都倒退不如百年前。当然了,这可能是胡扯。但依舆情来看,说今人不如古人似乎真有那么些市场。为何有这么多大家包括韩愈都说现时的人人品都不行,不若古人那样圣贤。仿佛圣贤只能出现在古代,无法作为现在的榜样出现?是我们自己的文化作怪,还是我们本来就不是圣人的缘故?但不论何时小人都是有的,古时一样,西方世界的耶稣不就死在小人手里么?古之圣贤也难免要和小人打交道的。

所以我觉得,现在的人和古人圣贤与否,这或许是个统计概率问题,今人肯定是有这样人品低劣小人行径的,古人中也未必没有品性低劣的小人,不然据此证明现在就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人品倒退,那真的是有些搪塞了。因为若果真倒退如此,社会不也该是倒退更不堪么?何以来的现今煌煌盛世?儒家说事喜欢拿尧舜周公孔孟来举贤,就历史来看,这些先贤们生活的时代真是水深火热,所以他们授人以智慧,传人以启迪,发人以深省,贡献在他们所在的时代真是圣贤。但那个时代的小人和恶人肯定也多,只是被忽略甚或被教化了,儒家里这类典故还是不少的。

有人说今人不如古人,说的不是普通大众而是学富五车之高人,强调的是今人出不了圣贤,是人品比不上。然而先贤也是吃五谷杂粮的,也是普通血肉之躯。我们现在讲民国,那时民不聊生,军阀四起,但民国政府对知识分子文人都颇为宽待,那时的文人相比普通人可以有较优渥的环境来做研究和思考。兵荒马乱的年代里留下不少清名、故事和作品,影响到现在,也真有不少市场,推崇的人也不在少数。但这些民国的学者在民国时期未必不是互相攻击倾轧,结果或小人得志,或受排挤郁郁不得志,未必如现今这般传颂的贤达了。

所以似乎能得出这么个结论,乱世出贤达,治世多平庸。也许有历史真相被掩盖的原因,但不论怎样,什么时候的人更圣贤真是一个概率问题。乱世出的,往往是枭雄。治世也并非平庸多,而是出人头地者众多,说人话就是大家都很优秀。就像在森林里的大树,长得再高大看来都很寻常;但是若在草原上有一棵大树,哪怕不是很高都能引人注目,然而草原上的树未必能比森林里的树高大。但反过来,你若说草原上长一棵大树有多么的不易,我也是赞成的。

韩愈的文章肯定不是这个侧重点,但我想,《原毁》的本意也是一种牢骚,抱怨时代的不公正和世风日下,从写作背景就可知道。其实,三国时的李康说过类似的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韩昌黎当时的处境何其相似。他终究是干不过流言,无奈只好说,“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骂又不好骂,只好对天说不知道他们这些人是不是连自己都不尊重。文人就是文人,愤愤不平恨意难却,终究也只是说,这些人就是懒惰,就是嫉妒,还不去修养所以成不了古之君子。我还是说,历史一直在重演,从古至今如此,小人永远都是更多的,因为人性从来都有它阴暗的一面,人性的贪婪、懒惰、自私、妒忌,一直都是人类的通病,就看如何与之相处。

我也是到了韩愈写这个文章的年龄才有了这些感悟。年少时的那些理解,想来都是老师们灌输的吧,讲究文章的结构,逻辑论证的严密,在注重人生思考的阶段,已经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不论怎么说,韩愈的思想在一千多年前的确是振聋发聩的,“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令人喟叹。我们今天能借鉴的,肯定有所不同。因为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自己思考和见识的机会。这次重读下来,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片面而且另类,诸君如有更好的见解那就不胜荣幸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qdsjxel/7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