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神经耳聋 >> 关于神经性耳聋 >> 正文 >> 正文

带父母去看病,我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齐鲁

来源:神经耳聋 时间:2023-2-17

冯桂华

去年冬天回老家,看到父亲的右脸肿得厉害,他说是上火引起牙疼,没事,吃着消炎药呢,过几天就没事了。

半个多月后又回家,他脸上的肿消了下去,鼻子下面嘴唇上方却出现了一块青紫色的斑块,有铜钱大小,周围还有一些大小不一的红点,脖子上也有明显的几处。

父亲用右手挠着左手的手背,说也不知道是什么过敏,让村里的大夫给开了药,吃上几天就好了。这点小毛病,皮里肉外的,不要紧。

再回家就到了快过年,我们帮着父母忙年货,就忘了父亲的小毛病,只不过在偶尔看他时,发现他脸上的青紫色斑块变成了暗褐色,没有了明显的红肿。转过头来忙别的事,随即也就又忘记了。

过完年初五,家里没有客人来,母亲说,医院看看吧,他从年前一直牙痛,吃药吃得又过敏,你看到他脸上的斑了吗?身上也有,医院输了一个星期的液,没管用,医院看看。

坐在旁边的父亲正抓挠着手臂上的痒处,那块紫斑周围红肿起来。问他痒不痒,他说又痒又痛,咋就是不好了呢?

父亲从几年前就耳聋得厉害,母亲也有些耳背,但我们提高些音量她能听清。我和母亲说话,父亲听不清楚说什么,但看表情知道是说他。医院,他说什么也不肯。

母亲和我一再要求,最后他勉强同意。临出门,母亲也跟了出来,说我也去吧,你爸耳背,我去有个照应。

在路上,母亲说,要不是因为他们岁数大了,耳朵又背,医院里那些新鲜玩意儿,是不用让我跑一趟的。

我也就明白了,为什么父亲医院里拖了一两个月不好,医院看病,是因为那两个地方流程简单。

在医院,父母跟着我挂号充值去门诊等候,坐在门诊室外的长椅上,母亲看着一个个手拿单子在面前急匆匆走过的人,说今天你要是不来,我和你爸就不知这病怎么看。人老了就成了累赘,有什么事只能依靠孩子们了。

不要说已经七八十岁的父母,医院的我,也是跟着别人有样学样,不咨询一下也弄不清楚所有的程序。

轮到我们看病,医生的问话都是我高声复述给母亲,母亲一一代父亲回答。医生虽然想听病人自己的感受,试了两次,父亲实在是听不清,也就作罢。

在等待各种化验结果的时间里,父母安静地坐在走廊里,看着我在一台台机器上取出一张张纸来,目光追随着我,随时准备着跟在我的身后去各个地方。

这让我想起三十多年前我的脚做手术时,医院,父母背着我上楼下楼做各种检查,做完手术后又从四楼背我下来。那个年龄的我没有父母现在的安静,喋喋不休地抱怨生病的脚,抱怨排号的焦急等待。

母亲安慰着我,把我的腿放在她的身上,不断给我按摩着伤脚。手术后的几天里,她一直给我做着按摩,三个晚上没有合眼。

那个时候,他们也四十多岁,像我现在的年龄。

医院里有这些他们弄不懂的机器,如果不是因为他们耳聋怕给别人添麻烦,父母是不会让我带他们来的。能自己做的事绝不麻烦别人,包括他们的子女,这是他们这一代人共同的特点。

所幸各项检查都没事,村医给开的药副作用大,服用的时间又长,有些药物中毒。医生给开了些内服外用的药,就回家了。

几天后母亲打电话来,说父亲服了这几天的药,过敏全好了,身上的斑块颜色也浅了不少,医院的医生医术就是比下面地方的高。

我说,以后家里有什么事就叫我们去做,你们岁数大了就别逞强了,自己的孩子还怕麻烦吗?

母亲忙说,怕耽误你们的事,自己能办的就自己去办。这回记住了,以后有事就找你们。

我知道母亲这次也只是说说,以后有事,不到迫不得已也不会告诉我们的。

但,我知道以后该怎么做。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gysjxel/93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