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宝,难免会有生病的状况,
有些妈妈一遇到宝宝生病,
立刻就急的团团转。
好容易看了医生开好药,
接下来的喂药“大戏”就拉开了序幕。
早前一个新闻,“18月龄幼童口服泡腾片身亡,原新闻大意是孩子感冒,医生给开了娃X宁泡腾片,家长看上面标明“口服”就直接给宝宝服下。结果宝宝噎住了,泡腾片致喉管呼吸堵塞,大脑缺氧,最后抢救无效死亡。”这药虽是口服,但应该用水化开再吃。
所以叨叨G觉得有必要说说婴幼儿用药的常识,为防意外,为人父母应先学习再”持证“上岗,千万不要因为无知害死娃~
急生乱,乱易错,错更急。接下来,叨叨G就把错误的喂药“黑历史”给大家一一罗列,大家看后一定要避开下面的雷区哦!
自行去药店买药喂宝宝
宝宝有点感冒,赶快去药店,店员推荐家长买了复方感冒药、强力止咳糖浆,抗病毒的各种特效药,甚至还有保健品。
叨叨G:有些家长,宝宝有点不舒服,就去药店,自行抓药。殊不知有时候买回来一堆其实宝宝并不需要的药品和保健食品。而且家长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并不知道这些药物之间是否有药物成分叠加,会不会造成重复用药,用药是否对症,是否必要,是否有副作用。
其实非处方复方感冒药还有止咳药,多不建议婴幼儿服用,副作用大。而尼美舒利颗粒禁止12岁以下儿童使用。阿司匹林儿童服用,可能会引起瑞氏综合症。(某些特殊情况除外,如川崎病。)
错误混搭坑娃没商量
有些二胎妈妈自持已经身经百战,在二宝生病时,往往会参照“当年”养育大宝的经验。
叨叨G:其实,这就犯了彻底的经验主义错误。有些疾病(如脑膜炎)发病初期可能是感冒发烧症状,也可能有咳嗽的情况,妈妈主观判病,凭自己的经验用药,极易导致延误就诊。医院的时候,不要怕麻烦。尤其是小于3个月的宝宝,病情进展迅速,不要凭经验,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可疑的重症。
减半的成人药就敢灌
孩子吃的药断顿了,有一些妈妈会“急中生智”,把同类别的成人药给孩子灌服,觉得根据孩子的公斤体重,把药量减少几分之几就OK了。
叨叨G:这样做的妈妈不是“急中生智”,简直是“急中生错”!有些成人药副作用极大,会损坏孩子的骨骼发育、药物毒性极强,这些药物并不是减量后儿童就能够服用的。具体哪些药物现在先不点名啦,后面会详细罗列儿童禁忌药品。
没耐心凭感觉换药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有些家长就是急性子,孩子生病了恨不得马上好起来。当看到孩子吃某种药没有太明显效果时,就会任意加减药量或者换服其他妈妈推荐的药。
叨叨G:因为你不懂药品成分,更没有专业医学知识,临床医生用药有时还需跟执业药师沟通。所以,家长急不得,孩子的病不会因为你的急性子而飞快好起来。
耐心一点,仔细观察孩子服药后的身体变化,若对药品及剂量有异议,及时跟儿科医生沟通,不可任意更换或加减药量。
药物混着食物喂
把食物和药品混在一起,是很多家长所谓的“喂药秘籍”,当看到宝贝大口享用美味的同时把药也顺利吃进去了,家长非常有成就感!
叨叨G: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药品说明书,里面往往会提示用水送服,这样才不会影响药效。如果用食物混着药品,最直接的作用就是降低药物疗效,还会引起很多不良反应。
譬如,有的家长喜欢用果汁里混上药品,殊不知果汁里的果酸会促进药物提前分解和融化,降低药效;加大对胃黏膜的刺激,严重者会引发胃黏膜出血等。
下面这些错,你是否中枪?
拉肚子
直接喂服补液盐
拉肚子,在宝贝的疾病列表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通常腹泻时,最直接的不良反应就是脱水。
首选口服补液盐,但没有经过稀释的补液盐容易导致儿童渗透压高,所以如果你家的补液盐不是口服补液盐Ⅲ(低渗型),爸爸妈妈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孩子的实际年龄体重按比例稀释后方可给孩子服用。
打个喷嚏就喂药
感冒
打个喷嚏就喂药
“孩子感冒了,赶紧喂点药,千万别重了。”是很多妈妈的仓促首选。感冒分为病毒性和细菌性,其中病毒感染占70%-80%,大多数为可自愈的,如果不伴随细菌感染,多可以通过喝水、休息,靠着自身免疫力就能够自行康复。
细菌性感染,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了。所以,当孩子有非常明显且严重的感冒症状时,医院让医生来判定孩子是否需要用药。
湿疹
激素猛如虎彻底弃用
湿疹又名异位性皮炎,具有遗传性,在婴幼儿中多发。妈妈们觉得激素对孩子有较大的副作用,所以给孩子选药,都刻意避开。
其实,外用弱激素是治疗宝贝湿疹的首选药物。孩子不会因为短期使用弱激素类药膏而抑制生长发育。
使用激素类药膏时需注意:
选择低强度药膏
每日不超过一次
尽量不要大面积涂抹
激素类药膏使用时间不宜超过五天
涂抹时一定要避开眼睛、嘴巴、生殖器外周
慎
用
药
物
国内外已有资料表明,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有可能损害儿童的听神经,引起耳聋;多黏菌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儿童的肾脏损伤;四环素、氟哌酸等药物能影响幼儿牙齿、骨骼的发育;感冒通能引起儿童血尿;鼻眼净(萘甲唑啉)能引起儿童中毒等,儿童用药的选择应特别慎重。
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发布公告:含的非处方药的说明书修订内容:对于仅用于儿童的、、,在项中增加“因缺乏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禁用本品。家里的药箱赶快翻出来看看成分是否含有这个吧!
另外,叨叨G提醒你,即使是儿童可用的放心药,如果同类药物重复叠加使用,或者超量服用,不看症状随意服用各种小药,都会危害宝宝健康。是药三分毒,不论是中药,西药,都是药。曾有家长给我留言说给宝宝误服了大剂量的维生素D,还有家长说给老人宝宝喂退烧药,把一小瓶混悬剂一次都喂了……
关于喂药,你还有哪些心塞事,
不妨分享出来,给大家提个醒……
在线等你呦~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gysjxel/3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