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神经耳聋 >> 中医神经性耳聋 >> 正文 >> 正文

杭州聋哑妈妈剖宫产子,护士写了满满五页纸

来源:神经耳聋 时间:2021-7-2
白癜风治疗花费 http://m.39.net/pf/a_6131751.html
对于一个健康女性来说,分娩尚且是一件疼痛、复杂且充满未知的过程,更何况是聋哑孕妇,这其中的艰辛一定难为人知。4月18日,医院产科,来自淳安的31岁聋哑孕妇郑女士顺利产下了一个健康宝宝。而为了能够让她顺利分娩,安慰她不要紧张,告知她分娩中的各个注意事项,产科的医护人员写下了满满五张A4纸。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满满的贴心和爱。“满满5张纸透着满满的关爱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迎接宝宝的到来。我是手术室护士,我叫王艳。我们会为你和宝宝提供做好的护理服务,现在请帮忙填写以下信息,用于‘产时信息’登记记录。”

4月18日,孕39周的郑女士即将要被推进手术室。那里的一切都让她感到紧张,无法进行言语表达让这种不安感加剧。可这时,身旁的护士王艳递来了几张纸,让她不安的情绪缓解了不少。

“我从事产科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我知道,每个人进手术室都会紧张。因为手术室是个特殊的单元,只能患者自己进来,不可以有亲朋好友的陪伴。”王艳说,“做手术对每个人都是重大的事情,尤其是生宝宝,这对一个女人来讲是人生重大的转折点。别说是聋哑产妇,正常人都会焦虑紧张。”

王艳告诉记者,在手术室里和产妇的语言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手术室的工作节奏很快,医护人员需要告诉产妇接下来需要的操作、面临的问题,她要怎么配合等。为了帮助产妇顺利分娩,王艳早早就在纸上写好了沟通必须的话语。

从饮食、药物过敏史的询问,到手术前后每一个步骤及其可能会产生的身体感受,王艳根据流程和经验,写下了满满5张A4纸。有了纸上的指导和鼓励,郑女士非常平静的配合手术室的医护人员,直到平安生出了宝宝。

“孩子生出后,她激动的留下了眼泪

“宝宝出生了,是男孩子对吗?恭喜你啊,真为你感到高兴!”剖宫产手术结束后,王艳立马这个好消息写在纸上告诉郑女士:“他的体重是g,也就是6斤8两。出生时间是11点26分,评分为10份,也就是说他很健康。他哭了,哭得很大声,你开心吗?”

王艳特别在“哭得很大声”这五个字下画了两行线,她知道这对于郑女士来说很重要。老底子都说,新生儿哭得声音越大,越健康。看到这行字时,郑女士流泪了。

“你怎么哭了,是觉得疼吗?”王艳担心地在纸上写道,而此时郑女士摇了摇头,她立刻明白,这是初为人母的喜极而泣。由于大喜大悲会影响宫缩,王艳补充写道:“不要哭了,宝宝挺好的,你要开开心心,咱们要一切都顺利,很快就能回病房了。做妈妈的人,不能哭鼻子了。”写完,她还在一旁画了一个可爱的小鬼脸,这让郑女士破涕为笑。

“宝宝将获得项耳聋基因筛查

在与杭妇院医护人员交流的过程中,记者得知这对夫妻能拥有一个孩子很不容易。原来,郑女士和丈夫都是聋哑人。她自己是儿时1岁那年服用链霉素后变成耳聋的,而丈夫是先天性耳聋。为了能有个宝宝,夫妻俩足足等了6年。

“年的时候,他们曾怀有过一个宝宝,后来没能保住。经过检查,郑女士输卵管有点粘连,之后医院生殖中心治疗,直到生下这个宝宝,我们都在见证着。”生殖中心主任费小阳说。

因为夫妻都有耳聋基因,他们的孩子发生耳聋的概率为1/4。为了尽早筛查出宝宝是否也携带耳聋遗传基因,杭妇院决定免费为宝宝做项耳聋基因检测。“只要2ml周样血,就能够检测出项耳聋治病基因,如果宝宝有药物敏感性、迟发型等的耳聋基因,以后都可以进行尽早干预,以保证他今后的语言功能发育。

图片来源于网络

“残联手语老师随时服务患者

昨天,在郑女士的身边,杭州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的老师一直在帮助她做手语翻译。培训负责人杜锦虹告诉记者,对于一般的小毛病,很多聋哑患者因为沟通困难,都让医院代为开药,除非有重大疾病时才自己来,医院就诊。

“我们现在正逐渐开展对医疗机构的手语培训。”杜锦虹解释,医院开展手语培训,并有手语志愿者,但这项服务还是没有完全开展,医院还是做不到和聋哑人手语沟通。

“聋协统计过,一年有几十个需要手语帮助的医疗领域的电话打过来,求助者大多来自家长、医生、或者聋哑群体的QQ群。”杜锦虹说。

她表示,医院已经联系了残联,残联对这个事情也很关心,表示如果需要手语老师,随时都可以派过来帮忙。“残联可以为医疗机构提供上门服务培训,如果有患者需要,残联也会请志愿者上门帮助,陪同就诊的。”杜锦虹说。

时报记者纪含羽

通讯员王红丹

转载须申请授权并注明出处:

青年时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zysjxel/7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