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吃货,小编表示受到了一万点的惊吓……
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可能会导致突发性耳聋?它的症状有哪些?治愈几率大不大?在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保护耳朵呢……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张志斌、山医大二院耳鼻喉科副主任索利敏。
突然听不到赶紧去就医医生说属突发性耳聋陈先生是运城人,在太原上班。今年春节回家,他几乎都奔波在亲戚家吃饭喝酒,加上毕业快20年的高中同学聚会,又不免多喝了些。
假期结束,陈先生回到太原上班。他告诉记者,自己感觉身心疲惫,还没缓过劲,加之工作又比较忙,身体一直处于高度疲惫状态。正月十四早上,他一觉醒来感觉头晕,左耳不停有嗡嗡的声音响。“听不清楚,还听得特别费劲,起初没在意,以为过会儿就能好,到了下午嗡嗡的声音没有了,可听同事说话更费劲,需要侧着脑袋用右耳才能听到。”陈先生说,医院检查,医生说属于突发性耳聋,造成突发性耳聋的原因有很多,他的情况可能与之前突然改变生活规律导致的劳累有关系。
春季易引起突发性耳聋患者开始低龄化3月2日11时许,记者采访了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张志斌。他说,与其他几个季节相比,春季更容易引起突发性耳聋,这几年患者开始低龄化,以前突发性耳聋人群的年龄在40岁至60岁,近几年,30多岁的患者在增加,甚至有15岁至18岁的中高考学生,学生人群也不在少数。3月2日,在张志斌接诊的18位患者中,就有两位属于突发性耳聋,一人33岁,一人67岁。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快,上班族、中高考学生压力大,情绪紧张,也有一些人在遇到大喜大悲的事情后情绪激动,这些都会导致内耳的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而耳朵里的神经细胞对缺血或缺氧又特别敏感,内耳的血液供应仅靠迷路动脉供血,迷路动脉一旦发生堵塞,没有侧支循环(其他地方的动脉血管较多,堵塞了可以从其他血管绕着走),所以迷路动脉堵塞了就会造成突发性耳聋。
张志斌说,门诊的病人中,这样的患者还真不少。他曾遇到一位14岁的初三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右耳突发性耳聋,起初家长没在意,几天后依然听不到声音,到医院检查后,孩子的听力检查达到70至80分贝之间,而正常人的听力在0至20分贝。女孩的突发性耳聋已属于重度,住院治疗一个疗程后,效果明显,听力基本已经恢复。
突发性耳聋要及时治疗延误会耽误病情造成突发性耳聋的原因有很多,病毒感染、迷路动脉供血不好、生活规律有所改变、暴饮暴食、情绪激动等都是诱因。山医大二院耳鼻喉科副主任索利敏说,很多突发性耳聋的患者都是在治疗过程中才发现自己的病因,比如她曾经治疗过的一位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其实是患了听神经瘤。
索利敏说,突发性耳聋在耳鼻喉科是被列为急诊项目的,耳朵对一个人来说,除了听声音,还有一个平衡的作用,很多突发性耳聋患者在听力下降的时候并没有在意,反而是因为眩晕去了神经内科进行检查,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延误了病情。
很多人在出现耳鸣、听不到声音的情况时,会误以为自己是“上火”,开始乱吃药,如此一来,耽误病情不说,还可能造成听觉神经受损,这个时候再治疗,受损的神经也特别难恢复,患者听力恢复正常的几率也仅有20%。
当然,突发性耳聋也不全是迷路动脉堵塞导致,也会有耵聍(耳屎)堵塞的情况,太原市民侯先生就属于这样情况。侯先生说,他有一天醒来感觉左耳不对劲儿,一下就感觉听力不平稳了,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耵聍堵住了。在医生的叮嘱下,他先是往耳朵里滴了一周的药,后来病情有所反复,来回折腾两个星期后,他从耳朵里清理出一大堆耵聍,听力才得以恢复。
索利敏提醒,对于曾经患过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几年内都要注意耳朵的保健,因为他们再次患上突发性耳聋的几率是普通人的7倍。
压力大、情绪紧张、暴饮暴食都会导致突发性耳聋!亲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爱耳朵,保护听力,转给身边的TA吧!
本报记者杨洲芬见习记者张梦莹
编辑贾瑞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zysjxel/6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