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神经耳聋 >> 中医神经性耳聋 >> 正文 >> 正文

颈椎痛反复发作,这4块肌肉一定要注意

来源:神经耳聋 时间:2018-7-3

今天,我们为大家分享内训课程中的第34节:颈椎精细解剖与徒手治疗,从7个角度详解颈椎——

①骨学;②神经学;③肌动学←基础内容

④活动受限;⑤颈源性头疼;⑥颈后大包←颈痛患者的常见表现

⑦案例精讲

颈椎疼痛的评估分析与具体处理

课程目录

1、骨学

2、神经学

3、肌动学

4、生理活动受限的处理思路

5、颈源性头痛的处理思路

6、颈后大包的处理思路

7、颈部疼痛病例分析

在骨学部分,切记不能忘记枕骨;颈神经有8根,颈8神经根支配4-5手指;颈部神经和枕神经。

在颈椎生理活动受限分析中,如是肩胛提肌损伤,会导致双侧颈旋转受限,这种受限易发生在感冒等症状上;如是斜角肌损伤导致的旋转受限,会出现臂丛神经周围放射痛、侧屈痛;舌骨下肌疼痛表现在张嘴、打哈欠、颈侧屈疼痛。学习肌动学即可知道肌肉损伤的特征。

骨学

内训课程分享之颈椎篇

我们知道,颈椎有7块骨头。位于颈椎后方的肌肉,如头半脊肌、头夹肌,都会附着于枕骨上,因此,枕骨是和颈椎密不可分的骨头,可以看作颈椎的第一节骨头。

后面最为突起的结构是枕外隆突,往上面走就是上项线,下方摸到最为凹陷的地方称为枕骨大孔,枕骨大孔平的下项线,中间是上项平面,这里附着9块肌肉。

可以看到,枕骨的2个枕骨髁和寰椎刚好吻合,2个圆形结构放于2个凹陷结构内。其结构与膝关节相似,功能也与膝关节近似,屈伸、点头等动作就是依靠这个关节。

颈椎上附着哪些肌肉呢?颞骨乳突上有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最长肌,内侧是上斜方肌、头半脊肌、头后小直肌、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这些统称为枕骨肌群,具有仰头的功能。

现代人多长期低头,容易在此处出现紧张,松解枕骨肌群对于颈肩痛的处理很重要。

枕骨大孔穿行的椎基底动脉,供应大脑后三分之一和小脑的血液。椎基底动脉会卡压造成头晕。

总结

神经学

内训课程分享之颈椎篇

我们先来看颈丛神经的相关解剖学知识:

颈丛神经

组成:C1-4前支

位置:胸锁乳突肌深面

分支:皮支——颈部皮肤

枕小神经(C2)、耳大神经(C2、3)、

颈横神经(C2、3)、锁骨上神经(C3、4)

肌支——颈部肌肉、膈肌

诊断枕小神经痛

诊断枕小神经痛的关键,,与其他皮神经痛相似,,要熟悉头皮的神经支配来源、行径、邻属及分布。

耳大神经分布在耳垂下方的一部分颈部皮肤、耳廓下半的前后面。耳后乳突部上下及耳后上部的头皮,皆有枕小神经分布。

相邻各皮神经的痛觉反应很容易查明,判断有无障碍区,依其范围定性。如果仅查到枕小神经分布区有痛觉改变,四邻正常,未发现有可疑的、足以引起神经痛的其他

原发病灶,可确定诊断。

但如果同时查有枕大神经(第2颈神经后支)分布区痛觉改变,则须考虑是第2颈神经根未分成前后支以前在第1、2颈椎之间的一段病变,或是互不相干而同时有枕大神经痛。

颈丛深支主要支配颈部深肌,肩胛提肌、舌骨下肌群和膈,其重要分支是膈神经

膈神经先在前斜角肌上端的外侧,继沿该肌前面下降至其内侧。在锁骨下动、静脉之间经胸廓上口进入胸腔,行于肺根前方,下行到膈

肌动学

内训课程分享之颈椎篇

Ⅰ胸锁乳突肌

▼解剖

胸锁乳突肌斜位于颈部两侧皮下,大部分为颈阔肌所覆盖,包括一个较大的肌腹和两个头,即位于浅层的细长的胸骨头和位于深层的平坦的锁骨头,两个头会合和附着于耳后的乳突,在颈部形成明显的体表标志。

胸锁乳突肌由副神经支配,其主要功能是稳定、旋转和屈伸头部和颈部,其损伤后主要症状表现为头痛和姿势性头晕。

▼功能

双侧收缩还能强力提升肋廓前部,是重要的吸气辅助肌(低头时无此功能)。还参与吞咽动作、空间定向和运动协调,也是头相对于身体空间位置关系的本体感觉来源。

▼症状

颈部是测验全身紧张程度的晴雨表,身体较低位置出现的不平衡反映上来,就是头部、颈部和肩部位置的补偿移动。放松紧张的肌肉并给头颅重新定正位,是现代按摩的重要任务之一。

与颈部其他肌肉相比,胸锁乳突肌因损伤所致颈痛和活动受限并非患者主诉症状,相反因其损伤所致头痛(常被误诊为紧张性头痛)、姿势性头晕和自主神经紊乱症状对其影响更为突出。

Ⅱ斜角肌

▼解剖

前斜角肌起于C3—C6横突前结节。止于第一肋骨中斜角肌起于C2—C7横突后结节。止于第一肋骨后斜角肌起于C6—C7横突后结节,止于第二肋骨小斜角肌起于C7或C6、C7的横突前结节,止于第一肋骨。

▼功能

颈椎侧屈

四块斜角肌由于位置关系都不能很好的旋转颈部

双侧前斜角肌共同作用辅助屈曲颈部

后斜角肌走向更水平,适合稳定颈部。

重要吸气肌(主要作用)

▼损伤原因

特发性脊柱侧弯、错误的呼吸模式、剧烈咳嗽、枕头高度、不良姿势

▼损伤症状

1)前斜角肌

解剖学研究中发现颈椎3、4横突后结节上常有一束肌肉,起于表面,经C5神经根下方融入前斜角肌,这一结构很可能是非颈椎病引起的C5神经卡压的主要原因。

2)前中斜角肌间隙

前中斜角肌之间存在着一个间隙,里面穿行着臂丛神经和所说的锁骨下动脉。因此会引起手臂麻木和钝痛以及冰凉感。

3)中斜角肌

中斜角肌起于C2—C7横突后结节,止于第一肋骨。因为肩胛背神经多从其穿过,所以中斜角肌损伤也会引起类似前斜角肌损伤的症状。

4)后斜角肌

后斜角肌位置趋于水平,因此更多的功能是维持颈椎的稳定。因此后斜角肌损伤可能会导致颈椎的稳定性降低,经常发生弹响。后斜角肌损伤可导致肩胛骨内上角区域疼痛疼痛位置非常深,容易被误诊为肩胛提肌止点处的损伤。

▼特殊试验

斜角肌挛缩测试、斜角肌缓解测试、握指试验

Ⅲ颈深曲肌

▼解剖

▼功能

使颈或其一部分屈曲。颈长肌是颈部的弱屈肌,使颈椎侧屈并向同侧旋转。头长肌头和颈部上部屈曲或向同侧转动。头外侧直肌主要使头向同侧侧屈;头前直肌使头屈曲,二者共同稳定寰枕关节。

▼总结

紧而无力、易因长期低头和挥鞭伤损伤、损伤引起仰头疼痛、睡眠辗转反侧、

生理曲度变直等等。

▼症状

交感神经:颈椎前方存在着交感神经节。在脊柱的两边各有两条纵行得神经纤维称为交感干,这些交感干是由交感神经的节前和节后神经元构成。

节前、节后纤维突触处的膨大称为交感神经节。头长肌、颈长肌趋于缩短,造成颈椎曲度减少,严重者造成颈椎反弓。

这可能可导致行走于这些肌肉之间的交感神经卡压,产生不同的症状,包括手心出汗、耳鸣、眩晕、视觉模糊以及恶心。

Ⅳ肩胛提肌

▼解剖

起于C1-4横突后结节,止于肩胛骨上角与肩胛骨之间的肩胛骨内侧缘。肌纤维走向C1起始的垂直下行,到达肩胛骨内侧缘;C4起始的位于最深层,以对角线的走向到达肩胛骨上角。肩胛背N(C5)

▼功能

近端(颈部)固定,先辅助内旋肩胛骨,然后上提肩胛骨;远端(肩胛骨)固定,使颈部后伸、同侧屈、同侧旋转(即回眸一笑);双侧收缩辅助颈椎伸展。

▼症状

肩胛提肌任何使肩胛提肌长时间短缩的固定姿势都会导致肩胛提肌的损伤,如歪头打电话、侧卧高枕或低枕睡眠、耸肩背包、歪头开电视或交谈、甚至因紧张而长时间耸肩等,肌肉疲劳或受凉后更易损伤。

因自由泳、观看网球比赛、下肢骨盆倾斜长时间走路、车祸撞击等反复机械性超负荷或突然外伤均会造成肩胛提肌的损伤。

在感冒头痛或喉咙痛等症状出现前、口腔单纯性疱疹期间肩胛提肌特别脆弱,均易引发损伤而出现疼痛和颈强直症状。

▼检查

观察患者是否有姿势不对称,如双肩、双侧骨盆是否等高、脊柱是否有侧弯等。评估患者头颈左右旋转是否有严重受限,如有则强烈提示同侧或双侧肩胛提肌有损伤。

患者头颈可有轻微侧屈(严重侧屈更可能是因胸锁乳突肌损伤所致),患者头颈前屈后伸可不受影响,但肩关节外展可因肩胛提肌的紧张短缩而受限。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培训部学术交流中心彭州市三昧禅林禅修中心

中民培字[]

胡进江中医定向正骨手法(三通法)治疗颈肩腰四肢关节和内科疑难病症高级研修班

通知

年5月13日—17日四川省成都市

“定向正骨法”是一种新型正骨技术,是胡进江教授从解剖、生理、病理到体检、诊断、治疗和预防,多方位、多层次历经三十多年对退变损伤性脊柱疾病的临床研究建立的一套新的诊治手法。年首次在国内外提出脊柱韧带内松外紧是脊椎病变原因,其“弓弦效应”牵拉性移位,椎间隙物质扭屈是脊柱畸形形成的结果。治疗方法是根据脊柱在接受多方位定向外力和本体重力几乎相对等量时,其力加速度形成的反作用力,瞬间产生动态冲击波效应,激发经络隐性感传转化为显性,增宽椎间隙,促负压上升髓核同缩,改善突出物与神经空间,解除脊柱畸形和椎间盘突出症。

为了将胡教授的定向正骨法传承发扬光大,方便更多的医疗机构和临床医务工作者学习定向正骨法,系统的掌握定向正骨法,造福更多的疾病患者,特开展胡进江教授定向正骨高级研修班,本班主要讲授定向正骨法的基础理论、具体操作手法、适应症、禁忌症。肩周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常见病及多发病,各种颈、肩、腰、腿痛等影像诊断、定向正骨法具体操作,通过本班学习能快速掌握各种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1.安全:无任何斜扳侧拉等危险手法,运用手法治疗患者无紧张心理;40年0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

2.速效:整个治疗过程只需几分钟时间,疗效却是立竿见影,为医生减轻工作负担,提高效率。

3.无痛苦:患者在放松状态下完成治疗过程。

4、不易复发:注重整体,辨证施治,肝肾筋骨并重兼调,一次治疗当场见效。

5、运用方便:定向正骨手法,定位准,松解快,矫正稳。患者走三步秒杀腰椎间盘突出症。

6、绿色健康:运用定向正骨法,让推拿按摩师轻松摆脱6大职业疾病,让脊柱疾病患者避免手术治疗。

7、以指代针,以指代刀,触骨知病:混合阴阳,激活经络感传促其发挥——经络、大脑、脏腑;纵贯全身调控,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8、定向正骨三步止痛法:创新技术——脊柱关节急性痛症的三步止痛法,站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患者走三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扭伤,低髂关节紊乱症,腰三横突症,肩背筋膜炎,滑膜嵌顿,胸肋病伤,小关节紊乱等等。

40多年的定向正骨治疗手法,具有“似气如水,循环不息”的“天人合一,医患一体”的感觉。

第一大体系:脊柱关节疾病:颈椎病、6种类型(对脊髓性颈椎病效果极佳)、腰椎肩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痛、骶髂关节炎、腰扭伤、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外伤性截瘫、腱鞘炎、网球肘、各类小关节扭伤、脊柱侧弯,肌无力、肌萎缩、脑中风、冠心病、脊柱侧弯、梨状肌综合征、骨盆旋移、骨质增生等等。

第二大体系:脊柱相关疾病:失眠、头晕、头痛、心悸、肠胃功能紊乱、近视眼、耳鸣、耳聋、胸闷、支气管炎等等。

第三大治疗体系:内科疑难病症:糖尿病、高血压、脑血栓后遗症、老年性痴呆、心脑供血不足、前列腺肥大、阳萎早泄、性冷淡、前列腺炎、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盆腔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宫颈糜烂、经期综合症、尿频尿急、乳腺增生、附件炎和塑身养颜、延缓衰老。

1、独创的颈、腰椎病“弓弦效应”最新理论与临床实践;

2、颈、腰椎病特殊诊断检查及治疗方法;(松解加宽椎体间隙;消除颈椎后凸,调理颈部韧带不协调;冲击椎间盘回缩松解挛缩组织;矫正脊柱侧凸旋转;激活脊柱整体经络感传效应

3、骨科四大难症特殊治疗方法(①椎体滑脱----空腹冲击法;②强直性脊柱炎---三步松解法;③骨股头坏死----松筋四部法;④外伤性截瘫----骶前叩击法。)

4、亲自传授脊柱定向保健十二法及定向正骨太极拳;

5、“三通活血粉”配制与临床应用(公开配方;)

6、三通生命源复兴疗法;①治疗疑难病症②对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男科妇科及乳腺疾病)有药物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和效果③塑身养颜,延缓衰老,激活腺体,焕发青春。

7、脏腑调和术;调理脏腑气分恢复脏腑机能,尤其肝肾与筋骨并重兼调、标本兼治,预防复发。

包括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治愈率70%以上)在内的各种颈椎病(临床总治愈率90%以上);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愈率90%以上);

肩周炎,膝关节痛等,四肢关节损伤一次显效;

腰椎滑脱(1.5度以内)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中早期治疗(附三通活血药方);

对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有着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效果。

胡进江教授:医院医疗所所长兼定向正骨中心主任、教授。中医科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中医药学会延缓衰老委员会常委、国际医学科学院定向正骨研究会名誉会长,并兼任瑞士日内瓦、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印尼泗水医科大学客座教授。《中华脊柱疾病杂志》《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西医结合骨病诊治系列丛书》《胡进江定向正骨法治疗颈椎病》《定向保健十二法》等主编、副主编、编委等十余个学术职位,由国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胡教授已举办培训班多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多次应邀赴欧洲、东南亚为联合国官员、外国领导人和知名人士诊治脊柱关节系统疾病。

凡从事中西医外科、外科、中医科、骨科、软伤科、推拿科、康复科、理疗科、脊椎病科、颈肩腰腿痛专科及对脊椎相关疾病和养生保健感兴趣的医师及治疗师均可报名参加学习。

年5月13日—17日(5月12日全天报到)

四川省成都市

¥/人(含报名注册费、授课费、资料费、证书费、合影、场租以及免费复训的费用。食宿由组委会统一安排,费用回各单位按规定报销)

☆优惠政策:提前报名并预付元,可抵扣培训费元

1、本班上午理论讲授,下午手法练习(手把手教学),确保学习质量、包教包会。课程期间每天早上6:40起床晨练,晚间20:00--21:30禅修和自习交流。

2、报到时交两张二寸免冠彩色照片及身份证复印件,颁发结业证书或学分证书。

3、欢迎各学员收集整理疑难病例现场与专家交流(请提前预约)。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培训部学术交流中心

成都歧黄轩医疗科技研究院彭州市三昧禅林禅修中心

成都市正道中医养生康复研究院北京天下同根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人:刘老师:可短信、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家医院
西宁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zysjxel/28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