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神经耳聋 >> 神经耳聋的治疗 >> 正文 >> 正文

20年前,揭露龙胆泻肝丸致尿毒症的记

来源:神经耳聋 时间:2024/8/7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传递健康和希望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75265.html

年,由新华社记者朱玉撰写的名为《龙胆泻肝丸——清火良药还是“致病”根源》的文章,一经发表便引起社会轰动。

这篇文章引发社会各界针对“传统神药”、“中药是否有副作用”的热烈讨论。朱玉也凭借这篇文章,获得了当年的十大新闻奖,名声大噪。

而最近几年,人们突然发现,接近六十岁的朱玉IP地址居然显示在香港。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朱玉经历了什么?这位著名的新华社记者,现在怎么跑香港去了?

“传统中药”竟有毒?

朱玉,年出生于北京,她和父亲一样,毕业于北京大学。

年,朱玉在北大毕业以后被分配到新华社工作,专门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大型媒体的报纸写稿件。

朱玉对于新闻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后来就被单位安排到卫生板块做新闻暗访的工作。

在年的一次会议采访中,朱玉接触到一个重症患者。常年做卫生新闻的朱玉,觉得这个患者好像和其他病人不太一样,脸色过于蜡黄。

这让朱玉有些奇怪,便主动上前与这个患者交流:“您好,请问您患的是什么病?”患者苦笑着回道:“是尿毒症。”

朱玉之前也接触过尿毒症的患者,但是没见过像他这么严重的,就又问了一句,“你是怎么得这个病的?”患者表示:“吃龙胆泻肝丸!”

这个龙胆泻肝丸,常被用来治疗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一般来说,就是治疗上火。

患者还对朱玉说,他本是个很爱运动的人,平时身体是很健康的,但爱吃辛辣的口味,所以容易上火。听人介绍之后,吃了这个龙胆泻肝丸。

他本身体热,为了降火气,就断断续续的吃了这个药一年。后来在公司统一的体检时,突然发现自己得了尿毒症。

“一定就是这个药害的!”患者斩钉截铁的说。

在这次见面之后,朱玉还收到一个包裹,里面是四位尿毒症患者联名写的信,还有每个人的病历本。他们全都声称,是因为吃了龙胆泻肝丸,才患上的尿毒症。

要知道,这个龙胆泻肝丸是中华传统名药,据说是已经传承了千年的老牌中药,是非常有名的药物,传统中药怎么会让人得尿毒症呢?

带着这个疑问,朱玉开始调查患者们所说的这个药物。

她拿着这些曾经吃过龙胆泻肝丸,同时患上了尿毒症的患者资料,找到北京肾专科的权威医生,一起将病患的生理采样和龙胆泻肝丸,分别经过了完整的化验检验。

终于,朱玉发现了龙胆泻肝丸与尿毒症之间的联系。

这些患上尿毒症的患者,自身的肾脏与其他人并不一样,他们的肾脏当中并没有细胞,因此由于寡细胞型的肾间质损伤而导致了肾损伤。

很多人在确诊的时候,已经发展为了尿毒症,这一类尿毒症被医学界称为马兜铃酸型肾病。

而龙胆泻肝丸的制药成分里含有马兜铃酸,是为硝基菲类有机酸类化合物,在年以后才被列为一类致癌物。但年的那个时候,它却是龙胆泻肝丸的主要成分。

也就是说,龙胆泻肝丸当中的马兜铃酸,的的确确造成了一些患者因为寡细胞型的肾间质损伤,而得了尿毒症。

发现了如此重要的关联,朱玉决定将真相写出来,也避免有更多人可能因为同样的原因而生病。

于是,在年2月24日,朱玉的这篇《龙胆泻肝丸——清火良药还是“致病”根源》,以新华通讯社为平台发表。

文章一出,引起了整个社会的讨论,因为涉及到中华传统医学,经典的老牌中药,这个事情还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奋斗在新闻一线

在文章发表后,有很多中西医专家都针对龙胆泻肝丸的成分问题进行分析,专家们纷纷表示,文章中所说的龙胆泻肝丸的确会导致严重的肾损伤、尿毒症。

引起官方重视以后,国家相关卫生部门对此做了一个统计,在全国范围内,因为龙胆泻肝丸的服用,而直接导致患上尿毒症的患者,已经达到十万人之多。

要知道,尿毒症除了肾透析,没有任何治疗或是治愈的方法。整整十万个家庭,因为这小小的药丸承受着尿毒症的痛苦。

也正是因为朱玉这篇文章的发表,让国家药监局在同年4月1日,发布了《关于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通知》,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责令该类制剂生产限期用其他木通替换关木通。

其实很多患者都不知道自己是因为服用龙胆泻肝丸才患上了的病,因为这篇文章,医院做检查分析。

得出结果以后,很多患者起诉了这家制药公司,希望为自己讨回公道。

尽管很多患者都没有得到赔偿,患上尿毒症的患者也没办法时光倒流回到曾经健康的时刻。

但朱玉勇敢的将中国传统老牌药物直接曝光,救了更多的人,避免因为服用此类药物而成为新的受害者。

朱玉也凭借这篇文章而名声大震,一具拿下当年的新闻大奖,成为一线知名记者。

而后,年5月,汶川经历了史无前例的重大地震,朱玉再次来到新闻一线,写下了感人至深的《天堂上的云朵——汶川大地震,那些刻骨铭心的生命记忆》。

当时朱玉采访了我们熟知的“最牛校长叶志平”,她记录了叶志平对地震演练的重视。

在汶川地震来临之时,叶志平临危不乱,带领全校两千多名师生全部逃到安全地带。叶志平的学校也成为整个地震区域中唯一一个无人伤亡的学校。

都是因为朱玉的文章,才让我们了解到汶川地震的惨烈,感人至深的真情。而这位主动请缨来到地震一线的记者,也因为汶川的所见所闻而患上过抑郁和焦虑。

朱玉在汶川亲眼见到了一幕幕地震后惨状:失去生命的同胞,失去家人的母亲,还有失去双手、双腿的无辜的孩子……

一幕幕都让朱玉痛的难以呼吸,她曾经数日难以入眠,但她依然含着泪将所见所闻全部都写下来,呈现在观众面前。

叶志平

后来,朱玉秉承着高要求、高标准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技术水平,成为新华社著名的“大佬”,担任了新华社音视频部视频节目副总监。

成为负责人以后,49岁的朱玉便很少亲自到达新闻一线了,她将很多机会都留给了年轻人,让年轻人去结果老人的接力棒,为新闻工作发光发热。

朱玉曾经对自己不再冲击一线而做出这样的回应。

与香港的不解之缘

朱玉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带领团队制作了以粤语和国语混搭的演唱方式,来唱祖国“一国两制”的政策。

朱玉巧妙的以动画的形式,结合风趣幽默又不失严谨的表达方法,呈现出港澳同胞深深的爱国情怀。

这一曲目成为当年传唱度极高的经典“神曲”。

也正因为当时朱玉负责过香港回归纪念的新闻报导,在年时,朱玉再次接到任务,到香港进行新闻工作。

为了让内地的观众们更加了解香港,已经五十多岁的朱玉申请了年轻人们爱用的社交软件,分享自己在香港工作生活时的所见所闻。

朱玉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新闻工作者的敏锐洞察力,分享了很多在香港的经历。除了工作,朱玉也会在微博上分享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在香港的朱玉不慎拉伤了腰,与异地的儿女诉说了自己夜里痛得睡不着觉的事,却被儿子“批评”:平时不锻炼,所以才会容易拉伤!

快六十岁的朱玉一边委屈着被儿子“批评”,一边得意的炫耀着女儿的关心——闺女担心的不行,一直叮嘱母亲注意休养。

由此可见,这位曾经叱咤新闻界的著名记者,如今儿女双全,幸福美满。

直到年8月底,新华社结束了在香港的这一阶段工作,回到了北京。朱玉也很少在公众视野露面了,此时的她已经退休了。

从大学毕业以后,朱玉就来到新华社工作,一眨眼就将自己的大半辈子奉献给了新闻工作。朱玉曾说,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记者,这一干就干了一辈子。

当年朱玉不畏权威,勇敢打破国人对于龙胆泻肝丸的刻板印象,凭一己之力引而起国家重视,修改相关药物规定,朱玉实在是为百姓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龙胆泻肝丸已经改变了药物成分,不再含有马兜铃酸这类致癌物质。只要正确使用,对身体的影响会小很多。

如果有需要的话,你是否会选择龙胆泻肝丸作为降火药物呢?

#深度好文计划#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sjeldzl/10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