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神经耳聋 >> 轻度神经性耳聋 >> 正文 >> 正文

王水秀纪实文学我与聋人对话谨以此

来源:神经耳聋 时间:2021-6-27
盖博士遮盖液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8638.html

江西作家文坛第期王水秀纪实文学《我与聋人对话》谁能和聋人对话呢?我能。我的嘴唇便是她的耳朵。

纪实文学《我与聋人对话》

作者:王水秀

图片摄于果园

谁能和聋人对话呢?我能。这是因为她聋而不哑,眼睛明亮。她看着我说话的嘴唇,可以知道我在说什么,即和我对话。

那年初夏,我在南昌郊外果园采访,被那满园翠绿滋润了心园,被枝头新绿透红的京华大白桃迷醉了双眸,挑起了诱念。秋后我便开垦了一个小型果园,就地请了几个农民,打树洞,施底肥,接着趁果树苗冬眠的十一月,栽下了桃、桔,沙田柚,还有桂花树等。这几个农民,其中一个就是我说的聋人,我称她聋妹。

三千多平方米的果园,我和聋妹住在这里。她管理果园,我写作,我们享受世外桃源的幽静,醉在四季更替的美景里。

图片摄于果园

三年后在鲜桃挂果的春天,朋友介绍我去繁华的金陵古都南京一家公司工作。果园交给了一个农民,让他经营自负盈亏。我让聋妹陪伴我一道来了南京,她激动的泪水止不住地流。至于如此吗?这有点不可思议,直到数年后才知谜底。

我来南京工作的任务特别,也可说在文圈是众所周知的。这便是幕后写手,得利而无名。

公司安排我居住在闹中取静的秦淮河附近两室一厅。我和聋妹相处和谐的最大优势,就是她听不见,我们各自在房间做自己的事。傍晚后我的电话多,她知道我在接电话,从未推开我的房门,连借故进来看我说话的嘴唇都没有过。

我每天晚上十点开始写作,直到凌晨6点。吃过聋妹做的早饭,我倒在床上一觉醒来已是下午4点多了。这时从外面进来的聋妹,一边做饭告诉我一天的所见。

她说:“我今天去了中山陵。"

“怎想到去中山陵?”我说,“离这里挺远的。”

她说从书本上知道了孙中山,早就想拜祭他。她上过学吗?尽管我很想知道,但我还是不问,当然是怕自己的言话不当而伤到她。

她说:“我还去了南京鼓楼。”

我说:“鼓楼是商业街,逛逛也好。”

“我不是想逛,我是……我……”她吞吞吐吐没说下去并且深沉一笑,我也没往深处想。

我用耳朵听她说,她用眼睛看我嘴巴,我们常常是这样交谈非常快乐而在笑声中结束。

不到半年,秦淮河附近的大街小巷她跑了遍。有时晚上我们去逛街,她自然是我的导游了。红绿灯光闪烁的秦淮河岸,人头涌动,挨挨挤挤,我选择了小路上四个轮子的手扶车,这颇有久远的历史风味,虽然多了两个车轮,照常有穿越的快感。车夫们一律穿金黄色的衣服,摇着铃有客无客在路上游,并且不断吆喝:“十元游遍秦淮河……”。

我和聋妹坐车上随车夫游玩夫子庙数圈,任游人如织在彩灯下奇妙的融化。我们尽兴在非凡的商业气氛中,然后再去享受秦淮河的幽静。

倚栏远眺,这里已不再是朱自清笔下的秦淮河:“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然而现在那边的月色已溶化在穿航不断的游轮彩光里了。

聋妹情不自禁背诵《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吃惊并不打断她,眼前清晰出现小划船,“七板子"船,交相辉映的水、灯、月、舱前的顶灯、歌妓……耳畔似乎有飘妙的歌声。

聋妹接着又背诵余伯平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她流畅而有情感的背诵,我享受余伯平笔下秦淮河空灵而朦胧的色彩。

我从来不认为聋妹有什么文化,今晚她让我震惊。回到住处我们彻夜长谈,知道了她曾读过大学。

大二那年,与班上男生恋爱而怀孕,双双退学。男生把聋妹带回了陕北的家,一个非常贫困的农户家。为生计男生出远门打工,聋妹待产。时令隆冬,家中破屋遮挡不住寒风,男生父母心疼而无能力帮她。无奈何她自己找到了取暖的地方,这便是牛棚。小小的牛棚很暖和,是因为有两头怀孕的母牛,母牛是全家明年的生活保障。

聋妹在牛棚吃睡数月,基本密封的牛棚牛屎发酵怪味难闻,这里弥漫着腐尸般的看不见的臭浪,只感觉在翻滚,向着她的眼鼻耳冲击,甚至耳内时不时的生痛。她盼望男生快快回来。那不是当下的信息时代,仅收到男生两封信,从南京鼓楼寄来的,也没有门牌号码,从此再也无音讯了。她大腹便便身边无亲人,希望一觉睡去不要醒来,她已经悲凉到如此地步。

春寒料峭的一天,聋妹在附近接生婆的家里生下儿子,但她的耳朵什么也听不见了。接生婆同情她,留她住满小月才送她回婆家,已是春暖牛羊见青草的春天了。尽管男生父母对她视如己出,当哺乳儿子到半岁,她问男生父母要了点路费,忍痛割爱抛下儿子独自想去南京找男生。单人独马手中无钱,即使到了南京又如何找到男生呢?在刻骨的心理挣扎中,她还是选择回了南昌自己的家乡,一直过着没有婚姻的生活。

这夜我们知己知彼不觉曙光与灯光融和了。我说:“想哭就哭吧!”聋妹却在哽噎中放声大笑了。或许再多无奈的痛楚深深埋在岁月流逝里会淡化的。我们和往常一样吃过早饭,我睡觉为晚上创作蓄备精力。她出去逛,一定是去寻找想得到的东西吧。

来南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8个春花秋月,在眼下一幕幕展示,岁月纳入了生命的长河,光环在闪烁。我和聋妹都收获了比财富更有价值的东西,这便是女人的刻苦、忍耐、自强、自尊,用自己的势力得到业界认可的价值。南京是大城市,影视公司也很多。我所在的这家影视公司,无论剧本由多位编剧分集创作与否,上面只要有我的文字,我就可以带着聋昧一起进摄制组。8年我们参加了十几部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安排她搞剧务,全部人马的吃住她管理很棒无可挑剔。作为一个聋人,她要比别人付出双倍的精力。管理剧组的事务,业内人谁都知道不是轻松的事。她聋而不哑本来就引起人的好奇,高质量的工作效力更让人佩服了。影剧拍摄完毕的宴席上,谁都热情为她敬酒,她感动中,笑脸滚着泪珠。

这些年她游过的景区、逛过的街巷商城,她熟悉到可以随口道出,她去的最多的地方要算南京鼓楼区了。这是南京八区主城区之一,占地五万平方米,因高楼的逐渐矗立,商业步行街更是繁华。聋妹对这里有特别的情愁,是因为男生在南京鼓楼工作过,说不定现在也在这里。我为她对男生的痴情非常痛心。晚上我陪她来鼓楼逛过几回,古色古香的马头墙,空中走廊迂回曲折,密集的灯光灿烂几乎把星星掩蔽。不宽的街道两旁,家家灯明璀亮,书刊、字画、古玩等集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聋妹走进字画店总是舍不得出来,她说男生最爱字画,男生当年是在南京字画店负责装裱。我只能理解她忠贞于初恋结发夫君,这份痛,这无结局的思念什么时候会从她心中消逝呢?由此我生起离开南京去横店影视城发展的想法,恰巧这时南昌来电话。

南昌郊外的果园列入了开发红线,留在果园的那个农民要我赶快回去。好在南京这边合同是活性的,完成手边的文章,交涉完毕,动身回来却有诸多的不舍。留恋这套度过了八春秋的房子,简单的家具朴实无华,感觉自己从这里才得到了成长。留恋南京的朋友,他们恳直友好,毕生难忘。

朋友们宴请送别,杯中的酒每喝一口同时也咽下了离别的泪。聋妹眼睛骨碌碌转,看大家说话的嘴唇,然后她双手捧杯:“谢谢,谢谢大家!南京我来过,鼓楼我恋过!”

回南昌的头天晚上,我们在鼓楼广场坐到凌晨。初夏的夜空,晶莹的星星闪烁在高天,它们和谐相伴美醉长空,一股浩瀚的气流在我胸腔荡漾,不禁高歌一首又一首,传响在空旷的鼓楼广场,似乎天籁之音,我已如痴似醉。聋妹却始终撑着下巴不因我的歌声而丝毫动容。那是年,南京至南昌还没有开通高铁,最快的火车也要乘十二个小时,为赶时间选择飞回来。然而面对极度感伤并寄情在鼓楼的聋妹,在临行前,我希望她理智对男生的感情。我说:“聋妹,从佛教来说,男女感情是有定数的,谁的一生都会爱过无缘的人。你和男生分别二十年,他未必还在鼓楼工作,他没成家的可能性也很小,你得面对现实。”她听后点头似乎认同,我再说竟然触动她无法释怀的情感,“去陕北和已经十九岁的儿子相认吧,这才是你生命中的意义!”

她伤心落泪,一路哭泣到住处,便放声大哭了。我想,多年的隐痛该放纵一次了,为男生,为儿子,为今生的尘埃。

第二天拖着行李箱一步三回头踏上回家的路。飞机缓慢离开跑道升向蓝天,我心别样激动,凯旋而归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或许含着眼泪思故乡也八年了。聋妹脸上没有忧伤,此情此景只有归心似箭了,她的父母还在挂念她呢。

图片摄于果园

阔别八年的果园宛若是日思夜想的亲人,聋人也如是情感。进园便听见鸟儿歌唱,在这里不是“鸟语花香”的文字生硬的美化,而是满园景色枝头鸟语织造优美的词汇。三千平方米绿网悠悠,被染绿的水塘鱼儿自由戏嬉。碎石道两旁的常青桂花树新绿欲滴更添生机,我们一棵棵拍打树身往前走。

图片摄于果园

栀子花开了,满树一朵朵洁白无瑕,那么优雅地盛开喷出清香,正待怒放的青果状花蕾有绿丝条点缀,一副期待耀世的模样。

桃树已挂果,深绿的叶片有序的披满枝,枝头未熟的京华大白桃正青绿透红,满树桃子诱眼诱心,透露丰收的景象。

图片摄于果园

沙田柚也在这里不甘落后,远望一片绿,近看满树似乎绿色的葫芦一个个。桔子可不同了,很小很小绿色的珍珠在枝叶的怀抱里吮吸乳汁,娇艳地成长。

这时另类的美便是石榴树了,从根部早早分枝独立根根枝壮叶茂,火红的叶在风中摇曳,鲜红的花瓣偶见落下,瞬间的纷纷扬扬给果园平添传神的韵味。

我和聋妹被此景所醉而无言。上午还在南京,几个小时竟然所处环境像穿越了千年,真正的世外桃源的滋味,令人爽心必骨。

聋妹最懂我心,第二天看望了父母,就赶去县城买来墙纸,精心将房间墙壁美化了。

图片摄于果园

聋妹每天的工作是管理果园,也种点菜,还养了几只母鸡下蛋。她还特别喜欢阅读中外名著,我书房的书她在慢慢地读。我呢,当然也种菜,养鸡,这是难得的调节生活的小插曲。净化心灵后的精神状态促使我从容搞创作,这属于自己的作品,比在南京写命题作品轻松多了,不同的写作快感,我获得了不一样的成功喜悦。十六部电影文学剧本和三十集电视连续剧,以及长篇小说,散文的出版,就是在回来的六个寒暑完成的。尽管身体变瘦,人也变老,然而我充实,不存在蹉跎时光而悔痛,内心世界阳光快乐,青春的激情在心海荡漾,每天都在拥抱春暖花开。

图片摄于果园

我与聋妹和在南京一样彼此无干扰。夕阳下,水塘边,我们也会闲谈。当然说话必须面对面,我的嘴唇就是她的耳朵。我们相处传奇而平凡。有时,她也常常说起陕北的男生还有儿子,但没有在南京时的伤感。岁月的流逝会让人成长,会抚愈很多伤痛。红尘如此,生命如是。

我心中有个计划,日后陪聋妹去趟陕北,毕竟她有个亲骨肉在陕北嘛!

这些年,我手中的笔拼命地画文字,常常熬夜通宵达旦地画,岂料也在自己的容颜上画出了不该现在就有的皱纹。

许多朋友常关心我的创作及生活,谨以此文向关心我的各界朋友真诚汇报!

年4月6日

王水秀,力所能及,为广大作者服务。

江西作家文坛

总策划主编:王水秀,作家,影视剧作家,编审

执行主编:长虹,作家,影视剧作家,诗人

副主编:

金耀,作家,高校教师

万千,作家,诗人,福建省作协会员

李春霞,作家,影视剧作家

版面设计:荣清

本期图文编辑:熊雪漪

文学艺术顾问:

余述平(湖北)孙海浪(江西)郑允钦(江西)邓涛(江西)

刘志显(江西)裴强健(加拿)张光烈(江西)刘圣(江西)

夏天雪(湖北)李进(广东)张瑞权(江西)胡保国(江西)

李建国(河北)何辉龙(西安)段紫超(江西)胡兵(江西)

木石(上海)李守义(江西)崔劲松(江西)贺红(河南)

曾检予(江西)崔巍(沈阳)温福生(江西))张镇辉(江西)

李忠会(四川)王安民((合肥)刘茂秋(江西)傅鹰(江西)

王辅民(江西)谭新阳(江西)萧惠贤(江西)万琼瑶(湖北)

郭久兴(江西)黄启元(江西)仙鹤草(湖南)

顾问已标地区,同名者勿对号入座。

文坛宗旨:

弘扬正能量,发掘好作品,择优采用。展示作家才华,培养作家的摇篮,扶持鼓励文学新人。

本刊栏目:

一人物专访[有成就的人物]

二小说

三散文

四诗歌

五杂文评论

投稿须知:

未在平台发过的原创作品,严禁一稿多投,文责自负。投稿前多作检查,发来定稿作品。

文坛对稿件有修改和配图的权利。欢迎提供图片。

本期推出的作品,阅读量最少,否则不再推送。

读者赞赏金,七日后结算。百分之六十为作者稿酬,四十为平台经费。赞赏金不足10元不结算。

投稿加主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qdsjxel/7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