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声发射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它反映出耳蜗不仅能被动地感受声音信号,而且还具有主动产生声音能量的功能。耳声发射的发现是对耳蜗生理功能和特性的重要补充,为耳蜗生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关于耳声发射的临床应用有很多方面,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些耳声发射在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研究中的应用。
1.耳声发射与感音神经性听损的频率特性关系
听力正常耳的诱发性耳声发射检出率接近于%,但在感音神经性听损耳检出率则随听力下降而降低,当听力损失超过45-50dBHL时诱发性耳声发射的反应趋于消失。
凡是病变累及耳蜗引起的听力损失,都会同时引起耳声发射的下降或消失。其听力损失的频率与纯音测听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对耳毒性药物或噪声暴露动物模型的研究显示,不同频率的听力损失也会出现耳声发射在不同频率范围内的反应下降或缺失。电镜显示耳声发射反应幅度下降的频率范围对应于耳蜗外毛细胞受损区域;同时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改变可出现扫描电镜出现结构改变之前,这一结论印证了耳蜗的功能性变化相对于结构性变化出现的更早。
2.梅尼埃病的耳声发射特点
梅尼埃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发生在耳蜗,由于耳声发射来源于耳蜗外毛细胞的主动活动,因此梅尼埃病的这种病理变化终将通过耳声发射反应所表现出来。
临床观察发现,早期梅尼埃病耳可以记录到明确的耳声发射反应,以低频反应减弱为主,与纯音听力图的听力损失范围对应;随着听力损失加重,耳声发射的反应阈值增高,耳声发射的检出率有所下降;当听力损失超过40-50dBHL时,耳声发射会进一步下降至反应消失。甘油实验会在改善听阈的同时提高耳声发射的检出率和减小检测阈值。以上结果证明,耳声发射可展示梅尼埃病所造成的病理性耳蜗功能改变。
3.突发性听力下降的耳声发射特点
依照突发性听力下降的听力损失频率不同,诱发性耳声发射的频率缺失范围不同。
当突发性听力下降耳的听力损失超过40-50dBHL时,耳声发射反应会消失。在突发性听力下降恢复过程中,诱发性耳声发射反应恢复较纯音听力恢复得更早。
利用耳声发射可以动态监测突发性听力下降耳的恢复进程,此法较纯音听阈的观察更为敏感和准确。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qdsjxel/5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