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中风”在医学上称为“突发性耳聋”,也叫“突聋”,一般认为是由于微循环障碍和病毒感染等因素造成的内耳神经细胞损伤,也可见于情绪波动及气压改变时。
本病在中医中称为“暴聋”,常因感冒、疲劳过度、工作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和刺激等因素诱发,通常3天内听力突然降低30分贝以上,严重时还伴有眩晕、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通常越早治疗治愈机会越大,发病后1~2天就诊,大多数可以恢复听力,2周后就诊只有5%的人可恢复。中医多辨证为风邪侵袭,治疗可从疏风、清热、舒肝、解郁、降火等方面着手,依照证候、体质用药。取桑菊饮、银翘颗粒等中成药按说明书服用,可有效缓解症状。气血两虚、肝肾虚损等虚证,则可用补养气血以及补肾、养肝的药方,如八珍汤、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散等加减;气滞血瘀则可加上活血、理气的药方如血府逐瘀汤,搭配针灸辅助来疏通耳部气血循环,有增强治疗效果的作用。若是由于肝火上炎所致,可用舒肝、解郁、降火的药方,如小柴胡汤加黄芩、栀子等。
另外,“耳中风”的预防很重要,平时要学会放松心情,保持乐观情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远离噪音,饮食清淡,营养均衡,不偏食,不暴饮暴食。其次,春天多风要避免着凉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远离耳毒性药物,及时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一旦出现听力下降、耳鸣,医院就诊。
点击“阅读全文”,直接订阅最新《医药养生保健报》
崔光林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gysjxel/3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