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学生时代期间
小编经常听吴克群的歌
但是近几年
他的曝光度却有所下降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
他最近却上了微博热搜
却附上了这则惊人的消息
整个粉丝群都惊呆了
台湾知名歌手吴克群发微博证实自己听力受损
12月12日
↓↓
12月13日
↓↓
据报道,吴克群从5、6月开始就常常耳鸣,一开始没有太过在意,直到后来去耳鼻喉科检查,才发现是突发性失聪,而且已经错过半个月黄金治疗期,然而左耳神经已经受损,听力剩下六成,恐怕无法再恢复正常听力。他表示,自己听力受损主要和压力大、经常熬夜有关。
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陈志凌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证实,熬夜、压力大、气温变化等确实都会引起突发性耳聋。他提醒市民,如果出现耳鸣、眩晕等状况要及时就医治疗。
目前,从微博上看,吴克群对于自己听力下降的情况,心态是属于比较乐观的。显而易见,声音对于歌手来说,就是生命。但是突发性失聪,对于歌手来说,无疑是一种致命的打击!
1、突发性耳聋的症状突发性耳聋大部分为单侧耳忽然丧失听力,,伴随耳鸣和晕眩或心慌等。发病原因很难确认,大部分人是由于内耳微血管循环堵塞,造成听神经受损。主要就是由于生活习惯不好,工作压力大,熬夜,吸烟,喝酒,着急上火等。还有的人是因为噪音或服用有耳毒的药物引起。如果是突发性耳聋,最好马上就疹,在发病一个星期里的治疗是很有效果的,有80%的可能性可以得到治疗效果。
2、IT男连续工作一个月失聪
3、10年内年轻患者上升近4倍“突发性耳聋也叫‘耳中风’‘耳梗’,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属于神经性耳聋的一种。”陈志凌告诉记者,目前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尚不明确,很多致病因素都可能导致其发生,如压力大、常熬夜、病毒性感染、噪音污染等。
陈志凌提到,突发性耳聋发病和心血管病的发病情况有些相似,往往清晨和晚上比较多,也存在季节性,尤其是季节转换、冷热交替的时候。“冬天室内外温差大,人体内耳毛细血管供血功能受环境影响而伸缩,随着温度的改变,血管也会随之改变。温差过大容易导致耳内毛细血管破裂,造成突发性耳聋。”
陈志凌说,他每天都会碰到突发性耳聋的病人。以前是老年人占了九成,但近10年来,年轻人的比例上升,现在各占一半。“年轻人基本都是因为压力大。我曾遇到过一个上初二的女生,因为考前复习压力大加上熬夜,导致突发性耳聋,治疗了2个多月,尽管听力恢复,但仍常有耳鸣。”
他解释,一方面,年轻人工作压力大、过度疲劳、熬夜等,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导致耳蜗缺血缺氧,造成突发性耳聋;另一方面,年轻人经常对着电脑、手机等,会对颈椎造成伤害,也会造成突发性耳聋。
4、注意:这8种职业是耳聋高发群体采访中,陈志凌不止一次感叹,“吴克群现在没有继续吃药治疗,很可惜。”他认为,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放弃治疗。
“按照国外或者旧的说法,半个月是黄金治疗期,但事实上,发病后3个月,甚至1年内仍有希望提高听力的。”陈志凌提到,几年前,有位患突发性耳聋的孕妇过来就诊,当时患耳已经完全没有听力,但考虑到她已怀孕四五个月,不能用激素、扩血管的药物,因此只能采取保守物理治疗(针灸等)。直到孩子出生后,她才开始激素等治疗,最后听力恢复至三四成。就在昨天,陈志凌又接诊了一位患有突发性耳聋的孕妇,他便用这个病例激励她。
尽管发病后1年内仍有希望提高听力,但陈志凌强调,内耳神经细胞的损伤是不可逆的,还是要早期识别听力受损的症状,如果在发病后72小时内就诊,多数是可恢复的,如果两周后就诊,只有5%左右的人可以恢复听力。
他提醒,市民如果出现耳朵发闷、发胀,莫名头晕等状况,要及时就医治疗,尤其是电话客服、DJ、教师、办公室白领、开网店以及从事IT、设计、媒体的人。
5、突聋的预防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冒,预防病毒感染。
2.勿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身心愉悦。
3.保持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果。减少烟、酒、咖啡等带来的刺激。
4.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全身慢性疾病。
5.对于已经患突发性聋并且治疗后患耳仍然不具有实用听力水平的患者,除上述建议外,还建议特别应该保护健侧耳:①避免接触噪声;②避免耳毒性药物;③避免耳外伤和耳部的感染。
6、突聋的调养1.应多在家安心静养,尤应避免接触噪声或过大的声音。保持家庭环境整洁,心情舒畅,才有利于疾病恢复。
2.预防感冒,有一部分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可能与感冒有间接关系,故预防感冒则可减少一个发病因素。
3.注意勿过度劳累,做到起居有时,饮食定量,此病多发于中年人,故中年人更应多注意这一点。
现在多数人因为工作压力大,导致生活不规律,容易造成健康方面的问题。
然而这个事件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一旦忽视了身体,很可能就会造成一辈子的遗憾,而这个遗憾也许是再多金钱都没法弥补的!
身体是自己的,必须要好好爱护,健康才是本钱哟!
信息来源:青年时报、新浪微博、深度慈溪等。
信息整理:智慧中山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