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是听力障碍者使用的辅具,用来补足听力损伤所造成的缺陷。
广义上讲,凡能有效地把声音传入耳朵的各种装置都可以看作为助听器,狭义上讲,助听器就是一个电声放大器,通过它将声音放大使聋人听到了原来听不清楚,听不到的声音,这种装置就是助听器。
助听器发展历史
从年第一台助听器问世以来,助听器的研发已经走过超过年的发展历程。
表1:助听器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众成医械研究院理
助听器基本原理
助听器名目繁多,但所有电子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任何助听器都包括以下6个基本结构。
1、麦克风(传声器或话筒)接收声音并把它转化为电波形式,即把声能转化为电能;
2、放大器放大电信号(晶体管放大线路);
3、受话器(耳机)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即把电能转化为声能);
4、耳钩(耳模或耳塞)置入外耳道;
5、音量控制开关;
6、电源供放大器用的锌空气电池。
图1:助听器结构示意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助听器常见分类
表2:各类助听器样式
盒式:又叫口袋式或袖珍式,体积似香烟盒,可装置多种功能调节开关,提供较好的声学性能,并易制成大功率型,以满足严重耳聋儿童的需要。主机经一根导线连接耳机插入外耳道内使用,其主要缺点是导线较长,不美观、不方便。
眼镜式:同时能满足屈光不正和耳聋患者的需要,旧式的是将传声器(话筒)、放大器、受话器(耳机)、电池盒及各种功能开关全部安装在眼镜腿内;将普通眼镜的一只腿末端与耳背式助听器连接在一起,便于维修和更换。对于一耳全聋另一耳正常或一耳全聋另一耳部分聋者,创所谓信号交联式助听器。
耳背式:形似香蕉曲度,伏于耳后,一般长约4~5cm。受话器开口与一硬质塑料管制成的导声钩连接,把它挂在耳廓上缘根部,由此钩经软塑料管和耳模耳塞放进耳甲腔及耳道口助听,现已能制成大功率型或适用于低频残听为主的聋哑儿童所需的特殊型耳背式助听器。由于性能优良,机壳可制成各种肤色,伏于耳后为头发所隐蔽,往往不为外人发现,很能满足聋人心理要求。在某些国家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普及型助听器,一般使用率达到60%左右。
定制式:定制式助听器是“耳内式助听器”、“耳道式助听器”及“深耳道式助听器”的统称。定制式助听器的最大特点是:根据我们每个人的耳朵的形状去定做,适合个人的耳朵。这样配戴更舒服,容易取戴;能充分利用外耳的声音收集功能;比较不引人注目;可以正常的方式来接听电话。
隐形式:在定制式助听器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比“深耳道式助听器”更小的助听器-隐形助听器,英文名称为IIC,佩戴位置处于耳内第二弯道,可以达到%隐形的效果。
开放式:开放式耳背机,与传统的耳背机不同,轻巧纤细的导声管,富有一定的弹性,佩戴起来更加舒适。功率较传统耳背机低,验配范围一般在80dB以下。适合轻度、中度损失用户。
助听器未来趋势
小型化:从19世纪末的桌面大小到20世纪末的重量不足一克,助听器外型尺寸越来越小。尽管还未找到进一步大幅度减小助听器外型尺寸的有效方法,但作为趋势,助听器肯定会越做越小,越做越美观。微型助听器不仅是制造商的希望,更是广大助听器使用者的要求。
个性化:随着相关听力知识的普及,人们会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听力,同时也会发现听力损失完全相同的听力障碍者极少,每个听障者的听力状况都有其特殊的一面。因此,为每个听障者个别定制助听器以保证使用效果必然会成为发展趋势。
智能化:要想进一步提高助听质量(比如信噪比)就必须使助听器具备记忆能力、重新编码能力等“智能”,比如抗噪声、声源定向定位、音质定位等各类类耳蜗性能。这一切,需要计算机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支持。
—END—
来源:众成医械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zysjxel/9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