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光无限”的爱尔眼科,如今却被吐槽“亏麻了”。连被称为“医药女神”的葛兰,都对它“狠下杀手”,连续五个季度大手笔减持,割肉的幅度让人瞠目结舌。更让人心寒的是,37万散户却还在苦苦煎熬,眼巴巴看着股价从巅峰跌到谷底,市值缩水得只剩个零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曾经的“眼茅神话”怎么就变成了“绞肉机”?爱尔眼科到底经历了什么,连机构投资者都扛不住纷纷撤离?
事情要从头说起。爱尔眼科,这家公司曾经是眼科领域的明星。很久以前,创始人陈邦因为红绿色盲被迫退伍,后来靠代理椰树牌椰汁和房地产投资赚了人生第一桶金。命运玩了他一把,海南房地产泡沫爆破,他的投资赔了个精光,甚至还因为压力过大患上了突发性耳聋。就在住院期间,他灵机一动,发现中国的眼科医疗市场是个大机会,于是从零开始,创建了爱尔眼科。
刚开始,这家公司发展得挺普通,没什么特别的亮点。年,它在A股上市,算是迈出了大步。可真正让爱尔眼科飞速崛起的,是年的一个决定:设立并购基金。简单就是用少量自有资金(一般只投10%到20%),拉上外部资金,医院。收购后不急着并表,先让它们在“体外”慢慢养肥,等发展成熟了再纳入上市公司体系。这一招特别狠,医院数量一下子像爆炸一样增长,从年的71家暴涨到年底的家,整整翻了46倍!
医院多了,营收和利润也跟着猛涨。年,这家公司营收还不到6.1亿元,净利润勉强多万。到了年,它的营收突破了亿元,净利润也飙升到33.6亿元。不得不说,这增长速度确实让人眼红。它的股价更是从年的3元不到,一路疯涨到年的42元,短短四年时间涨了13倍,市值一度逼近亿元。那个时候,资本市场对它简直是顶礼膜拜,给它“眼茅”的外号,就是把它当医药行业的茅台来夸。
但股市从来都是起起落落。年7月,中证医疗指数开始掉头向下,爱尔眼科的股价也跟着进入了漫长的下跌通道。曾经的“避风港”,变成了散户的“绞肉机”。股价一路跌,市值从巅峰时的亿,缩水到现在的1多亿,跌幅最高的时候甚至超过80%。
问题出在哪儿?一方面,公司扩张太快,管理半径越来越长,但医院又不是便利店,医疗质量和医德可不是说复制就能复制的。医院频繁出问题,医疗纠纷、行政处罚接连不断,甚至还和武汉医生艾芬闹了个沸沸扬扬的纠纷。这些负面新闻直接砸了公司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爱尔眼科这些年疯狂并购,积累了巨额商誉。商誉这东西,没问题的时候看着挺好看,医院业绩达不到预期,就得减值,直接吞掉利润。年,公司因为商誉减值损失了3.8亿,占到当年净利润的10%以上。
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像何氏眼科、华厦眼科这些同行也在学它的并购模式;医院的眼科业务也在跟上来,设备越来越先进,技术越来越强。再加上国家对眼科医疗器械的集采政策,直接压缩了行业利润空间。
更糟糕的是,爱尔眼科主要靠青少年近视矫正手术和医疗器械赚钱。可现在的青少年数量下降得厉害,出生率低,国家还推“双减”政策,学生用眼习惯也在改善。换句话说,未来的客户数量可能越来越少。
以上这些问题,导致爱尔眼科的业绩开始疲软。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才亿,同比只增长了1.58%,几乎是原地踏步。虽然同期净利润增长了8.5%,看起来还行,但第三季度的表现直接掉链子,不仅营收同比下降了0.68%,净利润还下滑了4.56%。更要命的是,这是公司第一次单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市场信心直接崩了。
或许正是因为看到这些问题,葛兰才开始“割肉跑路”。她被业内称为“医药女神”,曾经对爱尔眼科爱得深沉,巅峰时期手里攥着2.63亿股,是真正的大股东之一。结果从年三季度开始,她连续五个季度减持,到年底,只剩下1.08亿股,持仓几乎砍掉了六成。更离谱的是,她减持完全不计成本,根本不管股价亏成什么样。机构投资者跑得这么果断,无疑是给市场泼了一盆冷水。
但最惨的还是那些散户。到年9月底,爱尔眼科股东人数已经暴涨到37万人,很多人抱着“越跌越买”的心态冲进去,结果被深度套牢。市值蒸发了几千亿,37万个散户账户里,绝大多数都在亏损。对于很多人这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财富绞肉机”。
爱尔眼科的故事并没有结束。这家公司虽然陷入了困境,但眼科市场并不是没有前景。只是现在,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个答案:它能不能熬过这场风暴?
有些网友对这件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讨论得那叫一个热闹。有人直接开怼:“这家公司早就问题一堆了,商誉那么高,爆雷还不是迟早的事?机构割肉跑路,散户却在接盘,真是活该被收割!”还有人跟着补刀:“别提葛兰了,她现在就是个反向指标,跑得比谁都快。她都不看好的公司,散户还敢抱着睡觉?醒醒吧!”
也有人不太认同这种说法,觉得爱尔眼科还是有希望的:“别光看短期的跌跌跌啊,眼科可是个刚需市场,尤其是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白内障什么的总会有人治吧?这波低谷,可能只是调整,没准熬过去就是一波反弹!”马上就有人嘲讽了:“老龄化是没错,但你指望公司活到那时候吗?商誉炸一次,散户就哭一次,割肉的机会都不给,怎么扛?”
还有些人说得更直接:“什么眼茅?就是个包装出来的泡沫!股价涨的时候吹得天花乱坠,现在跌了就开始找理由。以前靠并购冲业绩,现在业绩不行了,问题全暴露了。公司自己都没信心,散户还在补仓,真是铁头娃。”有人听完这话,赶紧补了一句:“其实散户多半是心疼,毕竟割肉割得肉疼啊!买的时候信心满满,结果一看账户,要么不舍得卖,要么干脆自我安慰,等个解套。”
也有网友表示挺无奈:“其实爱尔眼科的模式挺聪明的,但太贪心了!扩张得太快,管理跟不上,医院成批砸招牌,负面新闻一堆,谁还敢来消费?现在股价跌成这样,真是自作自受。”有些人看热闹不嫌事大:“讲真,这次割得最疼的,肯定是那些‘越跌越买’的散户。人家葛兰跑得快,咱散户只能抱着亏损慢慢熬,这年头,股市就是个大赌场。”
也有人试图给散户打气:“别太悲观,股市有涨有跌,爱尔眼科好歹是龙头企业,底子还在,熬过去就有机会。你看人家净利润还能涨8%,虽然不多,但总比那些亏得裤子都没了的公司强。”但马上有人回怼:“净利润涨那是之前的老底撑着,第三季度已经开始掉头了,连营收都在跌,后面还有商誉减值的雷,真敢买吗?”
更有网友调侃:“葛兰这是在教大家一课,什么叫及时止损。人家女神果断割肉,散户还在喊真爱,真是人傻钱多。别忘了,这可不是第一次有明星股变成绞肉机了,教训还少吗?”有人看得更透彻:“其实机构减持不是问题,问题是减到不计成本,说明他们真的不看好这家公司了。散户现在不跑,难道还想等着接最后一棒?”
还有一些人语气平和,试图站在中间立场:“其实吧,爱尔眼科也不能全怪它自己,眼科市场的竞争确实越来越激烈了,连医院都在抢蛋糕。再加上出生率下降、政策限制,行业环境的确不友好。只能说它以前走得太快,现在到了还债的时候。”马上有人接话:“那也不能全怪环境吧?企业管理跟不上,医院频出问题,这总不能怪政策吧?再说了,别的公司怎么没跌成这样?”
围观群众中也有不少冷嘲热讽的:“上车的都是成年人,亏了就别喊疼。散户买股票,难道指望公司给你分红?还不是看着股价涨得香。现在跌了,哭也没用,赶紧割肉下车吧!”还有人阴阳怪气地说:“其实挺好的,爱尔眼科给大家上了一课,教会了我们什么叫‘别跟着机构乱跑’。机构能跑,散户跑不掉啊,最后还是被套牢。”
还有人带着点戏谑语气“股市有风险,韭菜要谨慎!这波爱尔眼科的操作,连葛兰都扛不住,散户还在硬抗,真是资本市场的奇观。看着37万散户被深度套牢,心疼,但也觉得好笑。下一次,大家别再相信什么‘眼茅’这种吹出来的东西了,踏踏实实看看基本面吧!”
各位看官你怎么看的?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zysjxel/11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