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神经耳聋 >> 突发性神经耳聋 >> 正文 >> 正文

人教新课标八年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来源:神经耳聋 时间:2017-10-25

第2章声现象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看点

01

2.1-1:声音的产生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会继续存在并传播.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又叫发声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

声源是指具体的发声部位,如人在说话时的声源不能说是人,应该说是声带.记住几个易混的声源:蝉叫的声源是腹膜;笛子等管乐器的声源是空气柱;向暖瓶中灌水的声源是空气柱;气球爆炸的声源是气球周围的空气;

看点

02

2.1-2:声音的传播条件

(1)声音靠介质传播.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传声的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2)真空不能传声.

真空罩里面放闹铃的实验、登月的宇航员无法直接交谈的现象都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通过水波来类比声波.

看点

03

2.1-3:声速

(1)定义:声音在介质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用符号v来表示.

(2)公式:v=s/t表示声速,单位是m/s;s表示路程,单位是m;t表示时间,单位是s.

(3)常数:15℃空气中声速是m/s.

(4)影响因素: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

(5)声音在传播时由声速大处向声速小处偏折.

看点

04

2.1-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小;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2)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速度为0.

看点

02

2.1-5: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

(1)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是指15℃时.

看点

06

2.1-6:人耳的构成

耳朵是听觉器官.它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的耳廓、外耳道负责收集声音,是声音传入的通道.同时能选择性地听取某些声音,对某些声音有放大.它还保护中耳、内耳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是外在屏障.

中耳是由耳膜、听小骨、中耳腔、咽鼓管等组成.耳膜位于外耳、中耳之间,厚度约1毫米,弹性很好,可以随着声音振动,就像一个绷着的小鼓的皮,所以也叫鼓膜.鼓膜的内侧连着三块听小骨,它们是人身体最小的骨头,也是人体内最精细的结构之一.听小骨首尾相连,组成听骨链,将声音向内耳传导.由于杠杆作用,声音通过中耳时速度和效率提高了几十倍.有一条连接中耳腔和口腔的管道叫咽鼓管,它的适度适时开闭,可以保证鼓膜内外压力的平衡.当然,由于开闭不当,也会使口水、奶水呛入中耳,引起发炎.正常情况下,中耳腔应该是干燥的,如果有分泌液滞留,将会影响声音的传导.

内耳主要由半规管和耳蜗组成.半规管是位置感觉器,它帮助人体判断自我的体位,维持人体的平衡.因此,耳朵也是平衡器官.耳蜗就像一个蜗牛,它里面的毛细胞将声音的机械振动转换成生物电,通过听神经传入大脑听中枢,我们才能感受到声音.分布在蜗底的毛细胞感受高频声音,分布在蜗顶的毛细胞感受低频声音,而围绕着轴心分布着听神经,它的螺旋神经节,收集来自毛细胞的电信号,负责向大脑中心传递.

看点

07

2.1-7: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声音的传导途径: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链→内耳

声音传到两耳的时间不同形成的双耳效应(双耳效应是人们依靠双耳间的音量差、时间差和音色差判别声音方位的效应.)

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正确的传播途径是:物体振动--介质--良好的耳朵

人能听到的声音条件有三:

1.声源且发声振动的频率在20Hz-Hz之间.

2.有传声的介质:如空气等

3.有良好的听力

看点

08

2.1-8: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

原理:固体能传声,且效果更好.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声.

也叫作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只限于传导障碍,即鼓膜、听小骨损坏,也就是非神经性耳聋者)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

看点

09

2.1-9:双耳效应

双耳效应是人们依靠双耳间的音量差、时间差和音色差判别声音方位的效应.

双耳效应的基本原理

如果声音来自听音者的正前方,此时由于声源到左、右耳的距离相等,从而声波到达左、右耳的时间差(相位差)、音色差为零,此时感受出声音来自听音者的正前方,而不是偏向某一侧.声音强弱不同时,可感受出声源与听音者之间的距离.

“双耳效应”的原理十分复杂,但简单的说,就是人的双耳的位置在头部的两侧,如果声源不在听音人的正前方,而是偏向一边,那么声源到达两耳的距离就不相等,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与相位就有差异,人头如果侧向声源,对其中的一只耳朵还有遮蔽作用,因而到达两耳的声压级也有不同.人们把这种细微的差异与原来存储于大脑的听觉经验进行比较,并迅速作出反应从而辨别出声音的方位.

1、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

由于左右两耳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除了来自前方和正后方的声音之外,由其他方向传来的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就有先后,从而造成时间差.如果声源偏右,则声音必先到右耳后到达左耳.声源越是偏向一侧,则时间差也越大.实验证明,当声源在两耳连线上时,时间差约为0.62ms.

2、声音到达两耳的声级差

两耳之间的距离虽然很近,但由于头颅对声音的阻隔作用,声音到达两耳的声级就可能不同.如果声源偏左,则左耳感觉声级大一些,而右耳声级小一些.当声源在两耳连线上时,声级差可达到25db左右.

3、声音到达两耳相位差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而声波在空间不同位置上的相位是不同的(除非刚好相距一个波长).由于两耳在空间上的距离,所以声波到达两耳的相位就可能有差别.耳朵内的鼓膜是随声波而振动的,这个振动的相位差也就成为我们判别声源方位的一个因素.当然频率越低,相位差定位感觉越明显.

4、声音到达两耳的音色差

声波如果从右侧的某个方向上传来,则要绕过头部的某些部分才能到达左耳.已知波的绕射能力同波长与障碍物尺度之间的比例有关.人头的直径约为20cm,相当与Hz声波的波长,所以频率为Hz以上的声波绕过头颅的能力较差,衰减越大.也就是说,同一个声音中的各个力量绕过头部的能力各不相同,频率越高的分量衰减越大.于是左耳听到的音色同右耳听到音色就有差异.只要声音不是从正前方(或正后方)来,两耳听到音色就会不同,这也是人们判别声源方位的一种依据.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怎么治疗最好
什么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tfxsjel/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