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22日被视作“中国跑圈最黑暗的一天”,21名选手在甘肃黄河石林山地一场越野跑比赛中遇难,其中不乏圈内高手。当天13时左右,高海拔赛段20公里到31公里处气温骤降,局地出现大风、冻雨。部分参与百公里越野赛的选手失联,比赛随即停止,当地成立失联救援指挥部并组织救援力量展开搜救。截至5月23日上午10时15分,名百公里越野赛参赛人员确认安全,21人在被找到时已失去生命体征,包括国内越野跑顶尖选手梁晶和全国残运会冠军黄关军。相比于圈内大神梁晶,跑在第六名的黄关军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个聋哑人,也许在山上失温、在被搜救的时候,连呼救都没办法……而黄关军的短暂一生经历令人心酸。据知情人透露路,平时他没有收入来源,这次比赛也只是为挣几千块钱奖金。黄关军生前照片知乎网友三门因工作关系曾采访黄关军,以下内容转自他的采访手记——年,第22个残疾人日到来,寻找采访对象的我,从朋友那里听说:当年西昌国际马拉松赛,其中一名绵阳北川残障人士,排名47。他就是黄关军,一岁因生病打针失误,他不幸成为聋哑人。每天坚持跑十多公里的他,在当地村民眼里如同异类。在正式见面采访的前一天,听朋友说黄关军会用电脑打字,我便在qq上跟他聊天初步了解。他表达能力有限,还停留在十岁左右。不得已,我只有将句子反复转化成不同的说法便于他理解。11月底,我和摄影记者来到北川新县城残疾人康复中心,远远地,便见他在等候我们。大冬天,他身着单薄的蓝色运动衫。我埋头在采访本上写,“你冷不冷?”抬头却发现,他早已悄悄站在我身边,看着我写的问题,并熟练地接过笔,写上“不冷。”大概他已经习惯了纸笔交流。在大厅拍完照出门,黄关军拉住摄影记者,细心地帮他摘掉黏在背后的缝纫线;在他家,我只是随意拿起杯子,他马上跑到厨房烧开水给我。采访结束,黄关军快速几步,跑到我前面,指指他背着的的网球兜,在纸上写下“我跑步的过程,证书,都在里边,给你准备好了。”这时我才想起,差点忘记问,而他却一直细心地帮我记着………“我想成绩好,我想读大学,可老师讲的我什么听不懂,每天晚上自己哭。”在我们送他回康复中心的路上,他在本子上写道。快乐无人分享,悲伤无人诉说,聋哑人的无声世界比我想象中更孤单。“和爸爸和妈妈平时交流多么?”他在“爸爸”下画一条线,写上“没有”,又在“妈妈”下画一条线,写上“少”。我又问,那和妹妹呢?他写下一个字,“少”。我写“爸妈忙,他们也爱你”。黄关军低垂了一下头,写,“不是,不喜欢聋哑,无聊。”无声的世界,仿佛一部黑白电视,只有跳动的风景,没有灵动的色彩。究竟要做点什么,这部黑白电视,才不至于那么单调?黄关军选择了跑步。在孤独的奔跑中,也许懵懂的黄关军,用他有限的认知,慢慢艰难学会了与自己相处,学会了欣赏孤独,收获了内心平和、以及坚持。无声世界,骤然找到了存在感。常人难以坚持的每天十多公里,在黄关军这里,变成了像吃饭睡觉一样准时轻松的事。跑步收留了一颗无助的心。能有这样的信仰存在于他的心尖,让他终于开始有些期待这个世界。黄关军的朋友圈永远停在了年5月21日如果不是这次意外,也许他会一直期待着活下去。回想起7年前北川采访,那是一个冬天,他穿个薄外套,我在纸上写字问,你冷吗?7年后的此刻,你在山上,一定也很冷,可是再也无人知晓你的冷。界外编辑部在这里附上7年前三门对黄关军的采访全文,愿他在来生做一个健全幸福的人。原标题:奔跑吧,梦想!27岁北川聋哑小伙跑进国际马拉松11月9日,西昌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赛开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约两万名跑步爱好者。绵阳有40多名跑客参赛,其中有一名来自北川的特殊参赛者,他也是此次参赛的唯一一名残疾人,黄关军。他完成全程42公里的赛程用时3小时20分,排名47,在川内参赛的多名选手中排名30,在绵阳的40多名参赛选手当中排名第2。因一岁半时生病打针失误,他不幸成为聋哑残障人,在无声世界里度过了二十多年,但他并不甘心一辈子“默默无声”。多年来,他一直坚持每天跑步十多公里,用这种平凡的方式,找到生活的信仰,跑出自强不息的信念。渴望正常的沟通初冬的一个上午,记者来到北川残疾人康复中心。远远地,一个身穿蓝色运动服的身影等候在门口。原来,得知我们要来,黄关军怕门卫师傅不知情而不让进,一直在这里等我们。眼前,27岁的黄关军有些瘦弱,有些青涩,看上去像尚在校园的学生。记者跟在黄关军后面,一边走一边飞快地在本子上写下想问的问题,而黄关军也回头走在记者身边,仔细看着写的问题,并写上回答——也许,这是黄关军平日与别人交流时养成的“预见性”习惯,此后好几次,一旦发现记者低头在纸上写东西,他就会放慢脚步,跟在身旁。黄关军将我们带进残疾人羌绣作品展示厅。在大厅里,挂着披肩、包、围巾、中国结等羌绣作品或半成品,十多名绣娘、设计师正在互相切磋技艺,还有13名残疾朋友和黄关军一样,在康复中心一边做康复训练,一边学羌绣。黄关军在一岁半的时候,因生病打针失误,从此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从安州小学毕业后,黄关军进入西苑中学学习,但因为上课越来越吃力,他感到无法跟上教学步骤,初二时退学了。“我想读书,我想成绩好,想去读大学,可是老师讲的我听不懂,每天晚上自己哭。”在纸上,黄关军这样写着。随后几年,为了生计,他又辗转到成都等地打工。然而,对沟通的强烈渴望,让黄关军一直饱受折磨。为了能够与常人进行交流,他后来又到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计算机、打字、手工技能等。年9月,黄关军取得了四川省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无声世界的支柱在黄关军无声的世界里,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跑步。从小就酷爱跑步的他,每天要跑10至20公里。康复中心离黄关军的家约有5公里,每天他都跑步上下班,空余时间还经常从北川慢跑到绵阳,由于对马拉松运动情有独钟,他曾代表绵阳地区多次参加省运会。在黄关军家,他拿出一个网兜,里面有十几本获奖证书和参赛纪念品,其中有他年全省第六届残运会,取得男子米第五名、马拉松第三名的;有年全省第七届残运会,取得米长跑第一名、男子米的……“接下来,我打算加大训练力度,每天跑步训练两个小时,备战明年3月的重庆马拉松赛,以及9月的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黄关军在QQ上写道,因为自己不能说话、不能听到声音,十余年来,跑步仿佛成为他生活的一种信仰,让他有信心面对崭新的每一天。误打误撞学羌绣年6月,黄关军认识了北川羌凰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桂煕,张桂熙曾到北川各羌寨采风,致力于羌绣新产品开发。今年,香港捐建的北川残疾人康复中心启动运营后,在张桂熙的帮助下,黄关军等一批残疾人实现了就业。“我想学设计师,张姐说等新铺子开起来了过来学习就是。”在QQ上交流时,黄关军多次提到这个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大姐。年2月,黄关军接到张桂熙的通知,来办公室上班,并开始学习绣羌绣。因为小时候常用针线,黄关军对针线并不陌生。在北川残疾人康复中心和自己家中,黄关军展示了几幅自己画的图案和绣的羌绣、十字绣,其中有怒放的牡丹,也有专用于装手机的小巧手袋。“小军平时对人很细心,跟他提过的事都会记在心上积极去想办法完成,让人觉得特别感动。”康复中心设计师杨华利介绍,黄关军很有上进心,现有的样板图案绣完了,他就自己从网上找图案,琢磨、设计,展示厅有好几种新花样都是出自黄关军之手。“十字绣,不是那么好看……羌绣,很美……”当记者问起黄关军对学习十字绣和羌绣的感受时,黄关军这样写道,“学习了计算机,会上网,懂拼音和打字,这样我才能有机会参与到设计图案这种‘大事’。”平凡生活也有梦黄关军的家在安昌镇鼓楼社区5队,这是一栋两层的小洋楼,黄关军的房间在二楼。卧室里,除了一张床和衣柜,最显眼的就是一张办公桌和电脑。由于父母平时忙生计,黄关军与他们的交流不太多,电脑为他打开了一个可以只用打字交流的世界,也为黄关军与更多人交流打开了一扇窗。电脑对他而言,不仅是一种工具,而是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我在纸上写,“你平时会做饭吗?”他回答,“会做简单的,没人教我。”“爸爸妈妈卖水果去了,妹妹在上学,她初二了。”在厨房里,黄关军一边将南瓜、萝卜和米等食材淘洗干净,一边在纸上写道,平时在家里自己也打扫房间、做饭,只是没人教他做菜,他也不知道自己做的饭菜到底好不好吃。如果回家比父母早,他会帮着淘米洗菜,让爸爸妈妈少一点负担。“我以前向往部队,但现实条件不允许,跑步对身体好,这也是一种追求。”黄关军拿着一幅自己绣的相偎在一起的男孩女孩十字绣告诉记者,他还没经历过恋爱,没有女朋友。虽然目前还不想结婚,但也渴望有一个姑娘走进自己的生活,像跑步一样,点亮自己的人生。点击“阅读原文”,获取答主知乎详细链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tfxsjel/7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