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神经耳聋 >> 突发性神经耳聋 >> 正文 >> 正文

语言发展英语启蒙为什么一定要先听说,

来源:神经耳聋 时间:2021-7-24

01

老外说一口贼溜的中文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交到外国朋友,和外国朋友对话,但是好多媒体平台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面孔,他们肤色不一,但却统一说着一口贼溜的中文,不是说中文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吗?如果你问问这样的外国友人,“你学中文几年了?”你得到的答案往往会让大部分中国人大吃一惊,因为他们经常会说,“大概2、3年吧。”然后你再问问这些中文听说水平高超的外国友人,“那你会认中国字嘛?会写中国字嘛?”一般得到的回答都是,不怎么认字,更不会写字。看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下,为什么老外学中文只需要2、3年时间就能说溜中文了,他们为什么不学读中文书,写中文呢?这和我们学校学的可不一样。

可9年义务制教育下的中国人学英文,是学成什么样了呢?

中国学生大多是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退一步计算,即便是从12岁开始学习英语,到22岁大学毕业的时候,也已经学习英语长达10年之久。但是这一批人能有多少是能达到跟老外交流无障碍的,想必说得最溜的是那一句:“Howareyou?-I‘mfine,thankyou.Andyou?”于是世人皆道:中国人学的是,虽然能读会考,但是听和说的能力分明是不合格的。其实就是听不懂,也不会说。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外国人学中文的方式是对的,而我们学英文的方式是不对的。

02

什么是语言的本质

你可能很难想象,在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里,人类的语言已经有6-10万年的历史,但真正用文字记载的历史才几千年。也就是说,在人类出现到现在的绝大部分时间,人类是没有文字的。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人类只能通过声音交流和传承文明。读和写的对象是文字。人类为了记录声音才发明了文字,所以文字刚开始是为了把声音记录下来产生的,后来文字逐步演化成了传递文明和文化的手段。这就说明了:语言如果回归其沟通的本质,那么语言其实是不需要有读写的,也就是说语言的真正核心是“听+说”。所以有语言学家说:语言的内核是听和说,语言的本质是声音和场景的对应。我们学习英语,英语的听说是不可落下的。那么我们学英语是应该先学字母吗?很多人应该没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中国人接受的英语教育,都是从ABCD的认读和书写开始的,老师一上来就会告诉你这个你需要记住,而且要能够书写标准。直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和国外先进的思想,开始改变了英语学习方式,我们开始重视英语启蒙。我们再琢磨一下,语言和文字,是同一种东西嘛?美国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指出: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有意识的学习外语知识,包括语法、规则、语音、词汇知识等。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语言是可以习得的。只要一个人不聋不哑,都可以学会自己的语言。同理,用正确的方式,自然也可以学会另一门语言。

什么叫学习语言?非常简单,就是学会听说,听得懂、说得出,能够跟另一个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沟通交流。

03

语言的本质决定了听说必须先行

现在我们都知道,以前大家都是文盲,一样交流生活无障碍;但进入文明时代后,人类需要借助文字来进行传承文明、记载历史。文字的历史太短暂了,它并不是人类的本能。什么叫学习文字?非常简单,文字对应的是读写技能,就是学会读写,能够阅读报刊、杂志和书籍,能够用写作进行书面表达。不难看出,读写技能是很难的,需要专门的学习才能获得,不上学,不专门教,很难掌握。文字是语言的视觉化图像或符号,当前世界的文字种类有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拼音文字就是声音的记录,比如英语,文字的拼写和声音的匹配度高达85%以上。象形文字和声音的关系很松散,几乎没有什么对应关系,比如以汉语为代表的东亚语言。在西方世界,几乎都是拼音文字。这些文字大致被分为两大语族:日耳曼语族(英语、德语、北欧语等)和拉丁语族(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从当今世界各地语言的分布情况似乎也在说:拼音文字比象形文字要好学。语言学家研究发现:在听说流利的基础上,掌握-个母语词汇的读写,各个国家的青少年学习者所花的平均时间如下:中国孩子--6年英语国家孩子--1.5年意大利孩子--4个月以上现象说明象形文字在学习读写上是非常难的,远比英语等拼音文字难学。在历史上,中华民族的势力范围其实也触达过很多国家,但最终汉语在国外很难落地生根,这和汉语难学的特质有一定的关系。相比而言,拼音文字中的西班牙语和英语,随着西方国家的扩张,可以迅速在别国落地并取代当地语言。拼音文字,因为文字就是声音的记录,所以,从学听说到学读写的过渡,不难。学好了听说,几乎等同于学好了读写;听说能达到什么高度,后面的读写就能达到什么高度。

所以要掌握拼音文字,一定要花力气在听说上。学习英语要听说领先,用听说带动读写,这样既符合语言的本质,又事半功倍。

04

语言的学习顺序不可颠倒

每个小孩子,都是从出生开始要咿呀学语,大概到4岁的时候能够基本掌握母语语言,6岁时能够流利使用母语语言。此时,孩子已经能听会说,成为自己母语的文盲,该去上学,专门去学读写技能了。可是到了学英语的时候,却颠倒顺序了,导致中国产出大批学了10年英语的哑巴。再借鉴老外学习中文,他们很好地遵循了先听说、后读写的学习顺序。仅用2、3年时间,就可以使用中文进行流利对话。所以想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就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这个时候,就会有人质疑了,那我们中国人自己学中文,的确是很轻松,没让家长怎么花心思,但是我们就是中国家庭,照学中文的方式学英语,我们等不及,听说读写一起学也可以吧?又不是没有学不好英语的人。可真实情况却是,包括你在内的几代中国英语学习者,已经用自己的血泪史证明,语言和文字一起学,听说读写一起上,最终造就的就是“聋哑英语”。比如大部分的中国英语教材,上来的第一课是:Q:Howareyou?——A:Fine,thankyou,andyou?对于这两句话,老师手里的教师用书明确说到:要求学生掌握的能听,会问,能读,要写(最起码是抄写)。前面已经说了,听说的对象是语言,读写的对象是文字。可是我问你,小朋友在学英文之前,是英文的文盲嘛?没有,他们连英文的语言都不会呢,也就是听说都还不会呢,怎么能上来就学文字呢?大脑负荷这么重,小朋友当真学进去了吗?但凡教过孩子认字的爸爸妈妈都知道,什么样的字和词孩子学起来比较轻松?对,那些他们已经听说过,甚至是自己会说的词汇。为什么这样的字和词他们会觉得学着轻松?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音和意,再去学习字形就可以了。什么样的字小朋友认起来特别费劲?对,那些他们没有听说过的词。他们必须同时搞清楚这个字的音意形,而为了快速学会,他们就会不断地读写,抄写。一次性这么大密度的学习内容,小朋友很难学会记住。比如,学认“漂亮”这个词的时候,小朋友就会觉得不太难,即使这2个字并不太好认,也不好写。但是“漂亮”这个词,是小朋友都听过,也都会在日常口语使用的词。但是,如果你要教小朋友认识“楚楚动人”这个词的时候,小朋友就会觉得很难,即使这4个字看起来似乎不难,但是这个词很多小朋友没有听说过,需要先记住这个词的发音,然后再去学认,这个学习链条是不是就长多了?这边做个形象的比喻,我们可以把“听说”和“读写”比作两座大山。听说是第一座山。我们把听比作是上坡,而把说比作是下坡,就是因为听是积累,说是结果;同样的道理,我们把读比作是上坡,而把写比作是下坡,也是因为读是积累,写是结果。

跨越第一座大山的核心动作是在听上积累,也就是多听;跨越第二座大山的核心动作是在读上多积累,也就是多读。

05

如何做好听说读写顺序

“先听说、后读写”这6个字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包含了两个非常深刻的含义。第一个含义是,听说和读写不仅是不同的技能,而是指向了不同的学习对象。听说技能指向的学习对象是语言,读写技能指向的学习对象是文字。文字和语言是不同的东西。所以,幼儿英语启蒙阶段,一上来就学认字母,一定是不对的。为什么?因为字母是语言还是文字?对,是文字。“先听说、后读写”这6个字包含的第二个意思也是一个顺序,就是在听说的学习中,听在前,说在后。在读写的学习中,读在前,写在后。听说代表的对语言的学习,读写代表着对文字的学习。但是从另一个维度讲:听和读都是输入技能,是获取信息的方式;说和写都是输出技能,是表达信息的方式。无论是学习语言还是文字,一定是输入技能在前,输出技能在后。而输出的水平往往是由输入的质量决定的。因此,科学的英语启蒙像学习任何学科一样,都要在不同的时期有一个重点,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在孩子的英语启蒙阶段的前2年,也就是大概3-5岁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变成一个英语文盲,把听说搞定。字母的学习,并不是英语启蒙的开始。字母的学习过程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是非常复杂的,包括字母名、字母形,还有英语语言中很复杂的字母音,最好在听说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再循序渐进地进行。在5岁之前,可以开始进行阅读启蒙,但不要作为学习重点。在孩子5-8岁的这个阶段,要把由听说到读写的这个过渡完成,让孩子能够实现独立阅读。这个阶段我们要做的是泛学(泛听泛读)。我们要给孩子积累更多的素材和内容,孩子能够在内容兴趣的驱动下,去做大量扩展性的听力和阅读输入。寻找感兴趣的输入内容,不带太多功利性的目的,尽可能多的去涉猎去输入。

现在,你理解了吗?

安文国际幼儿园

园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tfxsjel/73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