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神经耳聋 >> 突发性神经耳聋 >> 正文 >> 正文

关于遗传性耳聋基因的小知识

来源:神经耳聋 时间:2021-4-27
得了白癜风在北京哪家医院能治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为了减缓听力损失患者的增加,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年经原卫生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EarCareDay)。年,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原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北京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大会。会议发表《北京宣言》,发出了建立世界听力日的倡议。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世界听力日”(WorldHearingDay)。

年,世界听力日主题为人人获得听力保健筛查.康复.沟通.

HearingCareforAllScreen.Rehabilitate.Communicate.

听觉系统中传音、感音及其听觉传导通路中的听神经和各级中枢发生病变,引起听功能障碍,产生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统称为耳聋。根据听力减退的程度不同,又称之为重听、听力障碍、听力减退、听力下降等。

耳聋的致病因素较为复杂,其中环境因素占25%,遗传占60%,不明原因占15%,不明原因引起的耳聋有很大可能是遗传因素导致的。

统计显示,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0~6岁的听力残疾儿童约有13.7万,每年新生听力障碍儿童2万~3万。与此同时,在我国听力正常的人群当中,每人中就约有5人携带失聪相关的突变基因,而90%以上聋儿的父母听力均正常。

遗传性耳聋大致有三种表现:一部分患者,在出生后就对声音没有反应,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耳聋;另一部分病人,表现为听力下降,并随着年龄增加不断加重,以至达到极重度耳聋,这种为后天迟发性耳聋;还有部分患者出生时听觉正常,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使用了某些耳毒性药物导致耳聋而遗憾终生。

解放军总院年进行了一项全国耳聋流行性病学调查,结果发现中国人群常见的致聋基因为GJB2、SLC26A4、线粒体12SrRNA和GJB3。这四个致聋基因各有自己的特点:GJB2,主要引起先天性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耳聋;SLC26A4(PDS),主要引起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EVAS),先天或后天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耳聋;线粒体12SrRNA,主要引起药物性耳聋(氨基糖甙类药物等);GJB3,主要导致后天高频感音神经性耳聋。

遗传性耳聋主要遵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也就是说在一个个体同时携带一对等位基因时才会发生耳聋,如果只携带一个基因时,不发病,称为携带者,两个携带者婚配,每次妊娠有25%机会生育聋儿。

GJB2基因编码一种称为“间隙连接的β2蛋白”,这种连接蛋白通过调控钾离子水平来维持相邻细胞之间的信号传导分子的转运。GJB2基因在人类耳蜗中高度表达,形成听觉的过程中需要将声波转换为神经冲动,这种转化涉及许多过程,包括维持内耳中适当水平的钾离子,突变的GJB2基因会对耳蜗的正常的听觉功能造成严重影响。GJB2相关性耳聋一般为先天性,双耳同时受累,耳聋程度呈对称性,少数表现为不对称性,也有单耳受累报道。GJB2基因突变造成的听力损失程度从轻度到极重度不等,大多表现为重度或极重度耳聋。

SLC26A4基因编码一种叫“Pendrin”的跨膜转运蛋白,在机体离子成分平衡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内耳,Pendrin表达于内淋巴管、内淋巴囊、椭圆囊、球囊等处,异变的蛋白将对这些结构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影响,引发耳聋。SLC26A4基因突变导致的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为儿童时期的听力损失,90%的患者为双侧性,听力损失程度不一,可表现为接近正常或重-极重度。病程可为稳定性、进行性或波动性,听力可逐步下降至全聋;跌倒、撞击等行为或无外界影响都可能引发听力的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线粒体12SrRNA基因导致的是药物性耳聋遵循母系遗传规律。12SrRNA基因来自于卵细胞,母亲可以将自己的12SrRNA基因传给后代而且不分男女,父亲则不能将12SrRNA基因遗传下去。携带该基因的个体对氨基糖甙类药物敏感,如不使用此类药物,绝大部分携带者不会耳聋。由于氨基糖甙类药物为常用抗感染药物,具有高效价廉的优点,故临床特别是一些严重感染病症使用较多。如果我们在新生儿群体中进行筛查,那么带有12SrRNA基因的新生儿就能很好的做好预防措施,避免耳聋。一个家族中发现一个12SrRNA基因携带者,将预示着该家族中的母系成员都是该基因的携带者,而这些成员在用药时都要提高警惕,避免遗传性耳聋。

此外,GJB3基因遵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GJB3基因的错义突变CT被认为与语后高频听力下降有关。其突变造成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31第二细胞外区的结构发生改变。细胞外区是连接子对接的关键部位,是控制蛋白质分子内部稳定的关键因素,因而此突变可能会使缝隙连接蛋白功能受到重大影响,甚至丧失通道功能,引起钾离子再循环障碍,影响内耳毛细胞的功能,导致听力下降。听力损失表现为后天高频感音神经性耳聋,当GJB3基因发生突变时,携带者可能有耳聋易感性,应注意听觉防护,患者青少年时期听力正常,当发育至青壮年期间(20~30岁)时,听力逐渐下降,易发生重度耳聋。

预防耳聋,明确是否携带致聋基因十分重要。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诊疗中心已开展全周期耳聋基因检测,胎儿、新生儿、儿童和成人均可到本中心接受此项检查。本中心由省产前诊断中心和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构成,是国家培训基地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也是国家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耳鼻喉出生缺陷防控创新研发基地。开展遗传咨询、宫内治疗、细胞遗传、产前筛查和诊断、遗传病基因检测、亲子鉴定及新生儿代谢病筛查等,拥有国内权威医资力量和检测技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tfxsjel/6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