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神经耳聋 >> 轻度神经性耳聋 >> 正文 >> 正文

育儿须知如何及时发现婴幼儿听力下降

来源:神经耳聋 时间:2020-9-5

文/羊城晚报记者陈映平 实习生 徐梦婷通讯员周密

  

“保护听力须从孩子做起。”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耳鼻喉科主任罗仁忠提醒,“孩子小时候就要保护好他们的听力,不可大意,否则等到听力受损再治疗,费钱又费时,严重的还会给孩子带来一辈子的影响。”一旦确诊听力严重受损需要植入人工耳蜗的话,最好不要超过三岁,以免影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

婴幼儿听力初筛正常,但对声音反应迟钝需警惕

  

据罗仁忠介绍,耳聋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以至全聋几种情况。按病变部位可将耳聋分为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而神经性耳聋为轻、中度的配戴助听器即可,重度以上的需要通过手术植入人工耳蜗才能恢复听力。

  

瓜瓜是个混血儿,出生时听力初筛正常。但近几日外婆外公在逗两岁的他玩的时候却发现瓜瓜经常没反应。外医院检查,结果发现是神经性听力下降。幸好发现早,及时植入人工耳蜗后,不会影响孩子后期的语言学习。

  

罗仁忠分析说,除先天遗传和母亲在怀孕期间感染风疹、巨细胞病毒等因素外,儿童出生后的听力损失病例在门诊中也占一定的比例,其中的成因很多,比如中耳感染;再比如脑膜炎等。还有一种称之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更是典型的表现为出生后进行性的听力下降,属于一种隐性遗传性疾病。每年新生儿听力初筛大约有10%通不过,复筛有4%的儿童通不过,由于听力初筛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的情况,专家提醒说,即使听力初筛通过了,家长也不能太大意,一旦发现孩子语言发育医院接受听力评估测试。

  

学龄前儿童听力下降如何早发现?

  

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每年新增2.3万听力残疾患儿,在0~6岁听力残疾人中,70%以上伴有言语残疾。如何才能早发现儿童年听力下降?一方面对学龄前儿童要尽快开展听力普查,另一方面,家长也应留意宝宝听力下降“信号”,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

  

据介绍,我国目前有新生儿听力筛查,但学龄前和低学龄儿童听力筛查方面还是空白。如何能尽早发现孩子听力受损?除医院耳鼻喉科进行听力检查外,和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应该最早发现孩子听力异常的信号并引起警惕。

提醒:妈妈爸爸留意观察

  

如果你家宝宝3个月了,可是对于突然发生的巨响毫无反应;或者半岁后听见声响不会寻声而转头;又或者过了1岁对于爸爸妈妈讲的话完全无法理解;甚至两岁了,还不能说出两个字以上的短句。医院检查就医。

  

更大些的孩子,家长应更容易发现其听力下降的蛛丝马迹,比如孩子反应迟钝,如经常要求别人重复讲话;将电视机的音量调得很高;对喊叫声、门铃声毫无反应,甚至表现出生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等。

(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陈映平、谢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qdsjxel/50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