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神经耳聋 >> 关于神经性耳聋 >> 正文 >> 正文

张国勇怜惜听力

来源:神经耳聋 时间:2021-10-27

张国勇

年是贝多芬诞辰周年,世界各地都以多种形式开展纪念活动。在贝多芬浩瀚的作品目录中,《第九交响曲》可能是最令人感动的,过去一年,每到执棒此曲,都不由得赞叹它的伟大。据记载,贝多芬在创作《第九交响曲》的时候已经彻底失聪,仅能凭借以往积累的内心听觉去构建和着色。在指挥此曲首演时,当最后一个和弦终止,竟是由身边首席提醒他台下正在鼓掌,那一刻的贝多芬只能“看到”掌声,无奈地去感受听众的欢呼……乐圣是伟大的,没有音乐家能在如此逆境中完成这一壮举,而拥有健康的听力对我们普通的音乐工作者来说更显重要。

从事交响音乐的演奏家,日常排练、舞台演出,最关键的是互相交流。他们要依靠敏锐的音乐听觉,揭示和声的色彩,调整声部间平衡,培养彼此的默契。这一系列创造美并不断分享的过程是愉悦和幸福的。但是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生理听力却在遭受难以修复的伤害,尤其是激昂震撼的音乐,在排练厅和音乐厅里的瞬时分贝是很高的。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人的血压、心跳也都会有影响。记得小时候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读书时,第一次从教小提琴的王人艺先生那里听到“听力受损”这个概念(从事小提琴演奏,左耳紧贴面板,尖利的声音从琴身直冲进去,导致左耳听力衰退比右耳快得多)。听力受损导致我们无法准确地控制和感受音量。因此,即便不能抛开主观上的职业设定,也要把工作最大程度建立在保护听力的基础上。

演奏员对于听力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gysjxel/8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