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可以引发多种并发症。高血压患者一旦血压突然升高,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危险甚至猝死,所以掌握高血压的急救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1急性脑血管疾病
症状:如果高血压患者突发头痛、呕吐,还出现肢体麻木、口角歪斜、言语不清、瘫痪、意识障碍,可能是急性脑血管疾病。
处理:应立即呼叫急救中心,同时平卧。将头偏向一侧,防治呕吐物吸入气道,造成误吸,导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2急性左心衰性
症状:如果患者突然心悸、气短、口唇发紫,出现呼吸困难,并咳粉红色泡沫痰,可能发生急性左心衰。
处理:急性左心衰的患者一般平卧困难,可以采取坐位,双腿下垂。同时应立即呼叫急救中心,如果有条件,立即吸氧。
3急性心肌梗死
症状:在劳累或受到精神刺激后,患者突然发生心前区疼痛、胸闷、并放射至左肩或左上肢、面色发白、出冷汗,这可能是发生了急性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处理:如果病人以前有过心绞痛发作,感觉发作和往常没有区别,可以按照之前的方式进行处理,一般是安静休息,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并吸氧等。
如果没有过心绞痛发作,或者发作感觉和以前明显不同,应立即休息,平卧和坐着均可,同时立即呼叫急救中心,有条件可以吸氧。
04主动脉夹层
症状:高血压患者突然出现前胸或胸背部持续性疼痛,感觉像刀割样,或者撕裂样,有时候疼痛还会出现在背部,尤其是两个肩胛骨中间,严重的甚至腹部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主动脉夹层间区向胸、腹部以及下肢等处放射,可能是主动脉夹层。
处理: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并立即呼叫急救中心。
05肺栓塞
症状:如果有高血压,还被诊断过房颤的患者,突然出现的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口唇发紫、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等情况,要小心可能是肺栓塞。
处理:要立即绝对卧床休息,不能起床或活动,尽量保持情绪稳定。如果家有吸氧条件,应立即吸氧,同时立即呼叫急救中心。
一旦高血压患者出现诸如以上与高血压有关的急症,患者及家人首先要保持镇静,立即卧床休息或静坐,稳定情绪,尽量避免紧张,必要时服用适量的降压药物或其他急救药物(血压不可下降的过快、过低),同时立即呼叫急救中心。
高血压日常黄金法则
控制血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天气变化、心情、身体状况,都会导致血压的波动。高血压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四个三”有利控制和稳定血压。
1服药“三防”
一防低血压:
假若服用降压药不当,例如过量服用可使血压骤降,出现脉搏增快,头晕目眩,甚至短暂意识丧失,谓之低血压综合症。
二防停药综合症:
有些人服用降压药后,感到血压恢复正常,便擅自停药,结果几天后血压又上升,且出现出汗、头痛、失眠、易激动等症状,谓之停药综合症。
三防夜间综合症:
人体的生物钟规律是,血压在一天之中有“两高一低”现象,上午9-11点、下午3-6点最高;午夜最低,入睡后血压较白天下降20%。如果睡前服用降压药,加上入睡后自然下降因素,会使血压下降过低,使大脑缺血,诱发缺血性中风。
2进餐“三少
盐少:
盐与高血压的关系已被专家确认,我国大多人属于盐敏感型,特别是中老年人,更应少盐。
量少:
据日本国立循环系统疾病研究中心的川村实博士研究,节制食量比减少摄盐量更易促使血压下降,两者结合效果更好。
脂少:
少吃脂肪,特别是畜肉类动物脂肪,因为过多食入脂肪可增加人的体重,而人体内每增加1公斤脂肪,就要增加米长的微血管来供养这些脂肪细胞,血液要流如此长的距离,心脏所增加的压力之大不难想象。
3运动“三戒”
合理运动是防治高血压的良方之一,但宜选择节奏缓慢、运动量小、容易掌握的项目。如太极拳、医疗体操、步行、气功等,早晚各一次,每次30分钟左右,以不疲劳为度。
一戒量多:
特别不宜从事强度较高的项目,如旋转、跳跃、弯腰、憋气、用猛力等,否则可能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无助于病情康复。
二戒成瘾:
运动一旦成瘾,可能增加运动量,延长运动时间,同样有加重病情之风险。
三戒比赛:
比赛易使人情绪紧张,从而促发血压升高而发生意外。
4穿戴“三松”
裤带松:
高血压病人不宜紧勒裤带,因为高血压本身就容易造成大腿动脉硬化,血管腔变窄,勒紧裤带无疑会“雪上加霜”。
鞋袜松:
鞋袜太小太紧妨碍脚部血液流动,同样有促发血压升高之虞。
衣领松:
人的颈脖部有影响血压变化的压力感受器官,衣领大小或扎领带太紧,可能压迫压力感受器官,促发血压升高,故高血压病人的领子宜松,最好不系领带。
近年来由于高血压急性猝死的案例已不在少数,当高血压患者突然发病时,及时的救助,对于高血压的治疗至关重要。同时高血压患者日常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血压。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gysjxel/2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