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神经耳聋 >> 轻度神经性耳聋 >> 正文 >> 正文

浙江25岁女孩连续蹦迪后竟然耳聋了这些

来源:神经耳聋 时间:2021-12-9
北京治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6171978.html

??

就在五一长假期间,一则新闻报道称,25岁姑娘连续几晚蹦迪竟然耳聋了!刚开始的时候她只是觉得有耳鸣的症状,休息后有所好转。但没想到几天后耳鸣耳闷不断加重,最后甚至到了听不清声音的程度,到医院检查发现听觉神经已经受到了破坏。

耳聋和听力损失已经成为全世界的重大健康难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1亿年轻人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而长期暴露在嘈杂的娱乐环境中、不科学的耳机使用习惯等,都是导致听力损失的重要原因。

去蹦迪、去KTV会损伤听力吗?

说到听力损失,总会被当作是老年化的表现,然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面临着听力损失风险。其中长时间接触噪音是主要原因之一,也被称为噪音性耳聋。

除了长期的噪音接触病史之外,判断噪音性耳聋的另一个特征,是通过纯音测听检查,发现听力在Hz的频率听力减退尤其明显——这与颅骨的共振频率有关。

早年,噪音性耳聋常见于特定职业人群,比如大货车司机、矿工、装修工人等。有些特殊职业甚至会出现固定某一侧耳朵噪音性聋:比如射击运动员,手枪选手多出现右耳噪音性聋,步枪选手多出现左耳噪音性聋。

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出现了噪音性耳聋。

长期接触迪厅、KTV等噪音过大的环境会导致听力减退。这是由于长时间的噪音刺激,会损伤我们内耳里一种叫做毛细胞的结构。当毛细胞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听力就会下降。

毛细胞数量一旦减少,是无法恢复的。目前的医学手段也无法再生出新的毛细胞,这就导致噪音性耳聋患者的听力很难改善。当患者严重到一定程度,影响日常交流时,只能通过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手术恢复听力。

多大的声音,会引起噪音性耳聋?

声音强度的标准是用分贝(dB)来计算的,到底多吵才会损伤我们的听力呢?

不同人的耳朵,对于噪音的耐受程度也不同。即便是同样在噪音环中长期工作的人,听力下降的程度也可能有很大差别。

人们在正常说话交流时,声音强度一般在50dB左右,这对人耳功能没有太大影响。

而对于多数人而言,55dB噪音的环境足以让人心烦意乱,入睡困难,并对儿童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医学研究表明,当处于85dB噪音环境下3~4小时,耳蜗中的毛细胞就会被损伤,容易出现噪音性耳聋。这大概相当于,你站在一条不停有汽车驶过的马路上,听到的声音大小。

如果正常人在dB的噪音环境中,只要一分钟就会对耳蜗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听觉就会下降。上面提到的迪厅、KTV、酒吧,还有一些体育赛事的场地,其噪音程度通常在dB以上。

戴耳机会造成噪音性耳聋吗?

据世界卫生组织早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是造成听力损失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少科普文章称戴耳机会导致耳聋。但这其实与耳机本身无关,而是因为长时间以及过强的声音刺激。有研究证明:耳机播放音乐时,其音量输出一般在84dB左右,有些高频范围能达到dB,而这个噪声声级是极具杀伤力的。

除此之外,使用耳机时间过长,也会因耳膜长期受到震动得不到休息,从而造成听力疲劳,出现耳鸣、眩晕、头疼、听力衰退的症状。

所以,佩戴耳机时,一定要注意音量大小和使用时长的把控。不要在嘈杂环境中使用耳机,音量最好不要超过设备最大音量的60%,持续使用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成年人每天戴耳机的总时长最好不要超过3~4个小时,未成年人不超过2小时,更不要戴着耳机睡觉。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

除了噪音性耳聋,突发性耳聋也要引起足够重视。以前,突发性耳聋多见于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可现在,突聋发生青少年身上的概率愈来愈多,其中二三十岁年轻人占比为30%。

突发性耳聋,指的是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神经性听力下降。除了听力减退,还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鸣、眩晕、耳堵、耳周麻木等症状,多为单耳发病。

突发性耳聋患者,有时症状并不明显。患者在初期并不一定有明显的听力下降,有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耳鸣、耳闷耳涨,还有眩晕、头疼、恶心的症状。

精神压力大、过度疲劳、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都可能成为诱发“突聋”的原因,这会引起耳蜗动脉痉挛,影响内耳供血,造成神经受损。

突发性耳聋的黄金期治疗期是在发病后1周内。如果超过2周未能治愈,以后听力再恢复的机会就很渺茫了。尤其是发病后“72小时的救治黄金期”,听力恢复机会越高;患者越年轻,听力恢复机会越高;低频听力下降的患者,比高频听力下降和所有频率均下降的患者,恢复概率更高。

声音是与世界连接的一扇窗户,一旦听力损失,就很难得到恢复。

如今,我们生活在大量娱乐化的噪声中,音乐会、酒吧、电影院,还有在地铁公交上长时间使用耳机,这些场景常常会让人无意识地暴露在充满大量噪音的环境中,当发现问题时却已经为时已晚。

不要频繁出入迪厅、KTV等噪音过大的场所,使用耳机时把控音量与时间,规律的作息、适度释放压力。保护听力,从日常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做起。

参考文献:

[1]《压力大、经常戴耳机……当心“突聋”找上门》,光明日报.

[2]《整天戴耳机,耳朵迟早要聋!是真的吗?》,央视网新闻.

[3]《听力“未老先衰”,你的耳朵还好吗?》,新华网.

[4]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年,济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41(8):.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

点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gelishouhou.net/qdsjxel/8356.html